首页>政协·协商>建议 建议

“多三年,就可能扭转一生!”委员建言少数民族义务教育

2015年03月05日 21:05 | 作者:赵莹莹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原标题:“多三年,就可能扭转一生!” ——苏燕玲委员期盼延长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年限

  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5日讯(记者 赵莹莹) “很多地方都不通车,靠爬山才能到。”30多年前,苏燕玲经常到少数民族地区慰问演出。正是这样的经历,让全国政协委员、广西民族大学音乐表演艺术研究所所长苏燕玲走进了红瑶女童这个群体。

  爱心尝试改变了一些命运

  红瑶,是瑶族的一支,因穿红色服装而得名。这个“桃花林中的民族村寨”的教育落后让苏燕玲深感震撼,“孩子基本上不读书,特别是女孩,十六七岁家里就让她们出嫁了,普通话不会说,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出来。种地、养孩子,就是她们一辈子的人生。” 那时,我国还没有实行九年义务制教育。为了让孩子们走进课堂,苏燕玲多方联系找赞助,最终在青山绿水间建起了希望小学、希望中学。时光荏苒,当初第一批迈入校门的女孩,如今很多都成为了女干部、女村长、女书记。 爱心之举带来的巨大转变,让苏燕玲又把目光投向了更多少数民族地区的孩子、尤其是青年一代,“仅仅关注高校的少数民族人才培养远远不够。少年强则中国强,基础教育是重中之重。”

  建议推行十二年义务教育

  1986年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06年9月1日实施了新义务教育法,义务教育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普及让苏燕玲看到了希望,可随之出现的问题也让她陷入了忧虑。 “从小学到初中,学生享受国家‘三免一补’及社会力量的助学帮扶,家庭负担较轻,家长很乐意支持小孩入学。但高中阶段属于收费教育,每年一个高中生的学杂费、生活费等开支至少需要7000元,许多贫困的少数民族家庭只好让孩子终止学业,过早进入社会。”苏燕玲随即给记者提供了一组调查数据:以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为例,全市在读高中生52677人。其中,瑶族学生813人,占1.5%;苗族学生860人,占1.6%;彝族学生119人,仅占0.23%;仡佬族学生45人,仅占0.09%。 为此,今年两会上,苏燕玲呼吁:进一步加大对民族地区教育扶持力度,在少数民族地区率先实行从小学至高中阶段的十二年义务教育,进一步提高少数民族人口素质,大力培养少数民族高素质人才,“如果能够推行并落实,相信在若干年后,会有一个不一样的结果。”

  培养并提升整体国民素质

  “国民素质问题大家都说要从娃娃抓起,九年义务制教育后,这些孩子原本应该升入高中。如果缺少了接下来3年的学习,他们人格的培养、人生理想的达成都将受到影响。”苏燕玲在调研中发现,初中毕业后无法到高中继续学习的孩子基本上处于无人管状态。在这一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有些人会因为缺乏正确引导而误入歧途。还有些孩子无法形成自我约束,逐渐成为“啃老族”。 在她看来,有些地区之所以少数民族问题突显,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人的知识有限,他们不理解国家政策,不知道爱护自己的民族与文化,很多人被煽动和蛊惑,甚至为了金钱而出卖自己、出卖国家。 苏燕玲表示,“要从小在孩子心中种下一颗希望的种子,帮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不断用知识和智慧进行滋养,这有益于国家安定和社会繁荣。”

  多读书未来才有更多出路

  “多亏有9年义务制教育,女孩子才能同样坐在教室里学知识。可一旦读完初中,她们便很难再接受更高的教育,有些孩子成绩很不错,只因家里拿不出学费,前途也就断送了。”这让苏燕玲觉得心酸。 “九年义务制教育后,大多数孩子只有十五六岁,即使来到大城市,又有多少生存技能?更谈不上为社会服务、为自己的前途着想。”虽然大山的孩子也不乏幸运儿,有的凭借出色的成绩考取了职业高中,得益于对少数民族学生实行免费教育的政策而最终完成学业,并在城市乡镇找到工作奋力打拼。苏燕玲期待少数民族地区的青少年能有更多的机会读书,只有多读书未来才会有更多出路。

 

编辑:孙莉姗

关键词:苏燕玲 少数民族 孩子 义务教育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