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很党派 很党派

陈昌智率领民建中央调研组调研长江经济带发展

松开扼在黄金水道咽喉的手 让长江顺畅通达起来

建议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去看待长江经济带建设,提升全局意识

2015年03月30日 08:55 | 作者:廉维亮 | 来源:人民政协网—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原标题:民建中央建议“加强经济合作推动长江经济带健康发展”调研报道 松开扼在“黄金水道”咽喉的手
    从雪山走来,春潮澎湃。拥有磅礴力量的长江,正走向新的时代。
    去年9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长江经济带建设大幕就此开启。随后,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进入务实阶段:通关一体化改革实施、综合立体交通建设启动、产业转移次第展开……从远古走来、向未来奔去的长江迎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新机遇。
    3月下旬,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建中央主席陈昌智率领民建中央“加强经济合作推动长江经济带健康发展”调研组一行来到四川、重庆,实地调研长江经济带发展。
    相比铁路公路运输 水运优势显而易见
     “同样是一吨货物,通过水路、铁路、公路运输的价格分别约为2分、3角和2元钱每公里。在不考虑时间成本的情况下,长江水运的优势显而易见。”民生物流四川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在汇报工作时用一组数字来说明水运的优势,“一辆集装箱卡车的动力是300马力,可以运输2个标准集装箱;一艘货运船舶的动力为500马力,可以运输300个标准箱,水运的优势就是这么明显。”
    “这真是上天赐给我们的黄金水道,一定要充分保护利用好这条世界河流,建设起一条真正畅通无阻、融为一体的经济带。”陈昌智在听取了四川省有关方面的汇报后深有感触地说。他提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加快沿江综合运输大通道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建设是关键,应大力发展“铁水”、“公水”等多种方式的联运,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作用。
    通航条件和行政壁垒 扼住黄金水道发展咽喉
    如今,长江干流的年货物运输能力大约接近19亿吨,是世界上内河运输最繁忙、运量最大的河流。然而,比照其沿线经济发展需要,长江的运能还有待继续提升,水道的基础通航条件和行政区划壁垒,成为扼住黄金水道咽喉的“两只手”。
    在与调研组一行座谈时,重庆市市长黄奇帆细数了目前限制长江水运运能的几个“卡脖”点:曾经变天堑为通途的南京长江大桥,如今因24米的限高成为阻碍万吨以上轮船通行的障碍,南京以下航段的运输量大约在每年近14亿吨,而南京以上只有4亿多吨;三峡大坝船闸建设之初预计到2030年通过能力达到1亿吨,但事实上在2010年就已经超过这个数字,大量的货运船舶要停在大坝前等待安排通过,等待时间少则一两天,多则将近一周,成为拉低长江航运效能的又一瓶颈;长江宜昌至荆州段航道通行状况较差,浅滩暗礁较多,船舶必须采取减速降载的方式通过;长期以来铁路布局一直绕开长江沿线,使得港口接驳铁路发展铁水联运的条件较差。
    托举长江经济带发展 有赖长江真正顺畅通达
    黄奇帆提到的这些障碍,同样是民生物流等长江航运企业在实际运营中感受到的问题。调研组中来自交通部门的专家也就这些问题与四川、重庆方面进行了探讨交流,介绍了目前准备着手解决这些“卡脖子”问题的初步方案。
    “总的思路是尽快改善水运通行条件,升级部分水利工程、桥梁的通过能力已经提上议事日程,将作为建设长江经济带立体交通走廊的重中之重来抓。”
    “除了自然和历史造成的硬件方面的问题,现在经济带内各省市之间的统筹协调能力也有待加强,提升政策衔接、统一公平市场的建设水平,从软件上消除行政区划之间造成的贸易壁垒也刻不容缓。”四川省有关方面在介绍情况时表示,由于长期以来的行政区划樊篱,各地对港口、运输企业等的鼓励政策各不相同,给予的补助标准、减免条件不一而同,从而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恶性竞争。
    “经济带建设是一个整体概念,不是各自为战,必须建立起统一的省际间协调机制,共同谋划布局,共同研究重大问题事项,既要充分依托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政府也不能完全放弃对产业布局的研究和引导。”调研组成员、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副所长汪鸣认为,要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去看待长江经济带建设,必须提升全局意识,防止无序盲目竞争。
    调研行将结束之时,重庆果园港内,一箱箱装满汽车的集装箱正吊装到长江上的货船,一片繁忙景象。十几天后,这批货物将穿江达海,在上海港转上远洋巨轮远销海外。调研组认为,低廉的成本、巨大的运输能力让黄金水道的优势无比明显,而真正托举起长江经济带发展,还有赖于有关部门加快论证研究部署实施的过程,消解目前存在的问题,松开扼在长江咽喉处的软硬“两只手”,让长江真正顺畅通达起来。
 

 

编辑:孙莉姗

关键词:民建 陈昌智 长江经济带 调研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