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聚·焦点聚·焦点

聂震宁:尽享书味人生

2015年04月07日 11:19 | 作者:汪俞佳 | 来源:人民政协网-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C2015-04-07zx401_P_1_409_530_930_1085

 

3月14日,全国政协委员聂震宁参加由杭州市政协与本报联合举办的文艺沙龙暨文化走亲座谈会。 本报记者 齐波 摄

  书是什么?书是钥匙,开启智慧之门;书是蜡烛,照亮灰暗人生;书是雨露,滋润干涸心田……

  于聂震宁而言,书,更是一种浸润到骨子里的习惯、信仰、记忆、味道。人生漫漫,书香淡淡,二者相互交织,彼此牵绊,勾勒出酸甜苦辣又独一无二的书味人生。而它,恰属于聂震宁本人。

  与书结缘

  生活总是充满变数。

  1951年出生于江苏南京的聂震宁从未想过,7岁那年,因父亲故去,母亲会独自一人带着自己与五个姐弟从南京迁往外祖母家———广西宜山,一个偏远的县城。

  从“大城市”到“小县城”,年幼的聂震宁心里,难以适应这种突如其来的“身份”落差,而现实的残酷却不得不令他低头,直面惨淡人生。“那时候,总是在盼望能吃上一顿饱饭,吃上一块肉,因为总感觉着饿。”聂震宁苦笑着对记者说。

  好在,自己的母亲曾经当过老师,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当时虽然只是县里一个小工厂的会计,却经常到县图书馆借书回来。晚上母亲在临睡前读书,上小学的聂震宁则在母亲入眠后接过来读。《青春之歌》《红岩》《红旗谱》《家》《寒夜》《林海雪原》《六十年的变迁》……匆匆地翻着书,心驰神往于历史风云、英雄传奇之中,少年人倒也顾不得咀嚼生活的贫苦。

  上了初中,学校图书馆自然成了聂震宁最喜欢去的地方。“几间平房,十几排书架,让我觉得我们学校的图书馆太了不起了。”难以想象是,一直是好学生的聂震宁竟会在课堂里因“偷看”课外书被老师“抓包”;更难以想象是,如今身材高大魁梧的聂震宁,进初中时只有1米3,到了初三才1米42,但他还是为了买一本喜欢的书而去工厂扛木头、挑砖,不怕别人警告他木头把他压矮了身子。

  儿时的各种酸涩涌上心头,回味起来却是一番天凉好个秋的况味。在南国边陲那个安静的、不无文化底蕴的小县城里,聂震宁就那样徜徉于书的海洋,不顾一切,只愿静静地聆听书页簌簌作响,寻觅那拨动生命之弦的文学梦想……

  初中毕业后,聂震宁和许多同龄人一样,到农村插队务农。不过,他并不愿就此“挥霍”自己的青春。相反,内心对读书的渴望变得更加强烈。白天,他实实在在地参加劳动,晚上,经常看书熬到半夜。除了阅读自己感兴趣的文学书和哲学书,他还自学起高中课程。其实,当时还没有恢复高考,聂震宁这种自学看起来似乎没有任何“意义”,这完全是一种本能的自觉。不过他心里一直单纯而坚定地认为,“自己一定要做个有知识、有文化的人”。

  是金子,总会发光。书读得多了,聂震宁开始尝试自己写作,发表文章。很快,他就被“选中”,成为县文化局的一名“笔杆子”,又成了地区文学创作的领军人。而后,北京大学中文系开办首届作家班,聂震宁成为广西当年唯一被录取的学生。

  “我不知道自己究竟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书的,或许家里太贫寒使得我嗜书如命吧,或许先天的文学基因造成爱书的兴趣,或许只是一种缘分吧。”聂震宁上扬的嘴角有种说不出的满足和幸福,曾经的酸涩与惆怅也随着时光的流逝而逐渐模糊远去。

编辑:罗韦

1 2

关键词:聂震宁 出版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