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肺癌晚期丈夫苦撑30个月不敢死 只为让妻落户深圳

2015年04月18日 13:15 | 来源:大河网
分享到: 

  原标题:肺癌晚期丈夫苦撑30个月不敢死 只为让妻落户深圳

1

病房中的一家人

 

2

就靠着这些药,吴树梁熬过了一天又一天。

 

  活着有很多种姿态,他选择了最倔强的一种——和死神较量,只为能换得妻子落户深圳的时间。

  “你知道我多少次梦里还想着能回河南老家?但是我现在活着的意义就是为了他们能够更好地活下去。”昨日,吴树梁躺在病床上接受大河报记者的电话采访,表示“当地正在协调申请特事特办”,他最牵挂的头等大事有了一个更近的盼头。

  30个月疯狂抗癌,让一个标准的“河南壮汉”锐减60斤,他是众人眼里的抗癌英雄,是家里妻儿的顶梁柱,是千万打工仔城市梦的践行者,是对家乡魂萦梦绕的断肠人。

  为了妻子、儿子,他不敢死去

  2012年12月15日,一纸诊断,晴天霹雳。

  这个时候,家人和同事眼中的“河南壮汉”吴树梁,已经靠自己的辛勤劳作,拿到了成为深圳人的指标,距离妻儿鹏城团圆安家似乎只有一步之遥。

  2013年6月,打拼10年,吴树梁终于拿到深圳市户口,儿子吴同也随之迁入深圳,但妻子丁维清却必须等候吴树梁入户满两年才能随迁。为了妻子入户深圳,他一直在苦苦撑着。“不敢死,怕他们娘俩不好活。”吴树梁在电话里一字一顿、斩钉截铁。

  要知道,作为一个肺腺癌四期骨转移病人,吴树梁早就被医生判定为只有三到六个月的生命。但现在,为了那个期盼,他已经撑了30个月,还成了深圳市人民医院宁养院领取避免临终剧痛药物的最长时间坚持者。

  由于大量使用吗啡止痛,他十几天不能排便,还引起了严重的肠梗阻,再不缓解就只能手术,但这只是他30个月斗癌过程中的又一次考验罢了。之前,11次化疗、40次放疗、没有尽头的剧痛让他生不如死,却执着地向死而生。

  “她能落户,我也就放心了。”吴树梁以搏命来求命,“死对于我来说是解脱,对他俩却是心理的崩溃。孩子要在这里上学,妈妈不能入户,生活太辛苦。”

  儿子作文,让他成了抗癌明星

  “我儿子好乖,争气。”吴树梁说,他最怕自己的离去让孩子更加内向腼腆。

  “希望用全世界最好的东西换爸爸活着”,这是2013年6月儿子吴同在一篇题为《我的梦想》的作文中写到的。也因此,吴树梁的事受到了广泛关注,他也成了深圳的抗癌斗士。据广州日报报道,当时吴同就读的龙岗中心小学师生捐款53239.2元,深圳市关爱行动公益基金会募捐30413元,龙岗区慈善会拿出5万元“本区户籍困难居民的重大疾病医疗资助”。

  现在,已经十岁的儿子不仅“不用操心”,还经常帮妈妈照顾爸爸。

  “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读了中学就出来打工,孩子在这里出生长大,他不想因为自己中断孩子学习。”丁维清说到孩子哽咽不已。

  跑遍千山万水,只为安一个家

  2003年年底,27岁的吴树梁和丁维清各自从打工地返回信阳市罗山县的老家,举行了“不像婚礼的婚礼”。“可以说‘空手就嫁了人’。”丁维清说,当时家里一无所有,双方家庭经济条件都不是很好,一开始也有反对的声音,“都是朴实的山里孩子,我图他的人好”。

  趁着年假办完婚礼,两个人像其他打工仔打工妹一样,继续出门打工。妻子去了深圳,吴树梁返回西藏。

  记者问起他们小夫妻的鸿雁传书,没想到吴树梁发来的“情书”却不是儿女情长。他在一封信中写道:“被世人誉为‘中国的吉普赛人’的河南人总在各地挣扎着生活。南方的空气不是我这等小人物能自由呼吸的,在那里知识匮乏的我总被束缚着,于是我目光转向了西部,荒芜的西北急需开发,到处都是沸腾的工地、机器的轰鸣,不看你的学历和经历,要的是肯干的精神、敢干的胆识,内地人在这里很容易找到自己的位置,河南人尤其如此。”

  “我们和很多人一样,个人知识能力有限,却在生存压力大的城市里死命地干活,不过是为了养一个家、安一个家。”吴树梁说,“买房多难!入户多难!”

  书信来往几个月后,吴树梁放心不下妻子,从西藏东南而行与妻子在深圳会合,光鞋厂采购员这个职位就勤勤恳恳干了多年。妻子告诉记者:“不管找哪个同事打听,没人说他不踏实。”

  2009年,吴树梁进入龙岗保安公司,被分到龙新派出所做辅警。2012年,凭借勤恳表现,吴树梁被评为“深圳优秀保安员”,并获得入户指标,一家人的安家梦迈出了第一步。

  但如今,他们却仍在颠沛奔波。租房过活的他们,生病前搬了五六回家,生病后因经济状况不稳定又要四处寻医问药,他们又带着孩子搬了七八回家。

  警方考虑特事特办,妻子随迁入户现转机

  按照深圳此前的政策,吴树梁本来需要熬到今年6月,妻子就可以随迁入户。但去年4月,深圳调整随迁入户政策,夫妻随迁条件从原来的两年变成三年。这意味着,妻子要到明年6月才随迁入户深圳。梦想变得更加遥不可及。

  昨日下午3时许,随着一阵手机铃声响起,事情有了一丝转机。由于老吴疼得已经无法拿起手机。妻子接过电话,放下手机后,她说了一个好消息:“龙岗分局的人打电话说,可以提交申请,看能不能协调特事特办。”

  “一半是政策,一半是人情,我们在职责范围内向上级打申请报告。”深圳市龙岗分局宣传科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正在积极帮吴树梁协调。

  苦撑苦挨,只为儿子能多有一天爸爸

  他,只在她面前哭过一次。她,却一次都没有在他面前流泪。

  有一天,丁维清做好饭跟吴树梁打招呼说要去上班了,躺在病榻上的吴树梁点点头,但是等妻子走出门又把她叫了回来。

  “他抓住我的手默默地流眼泪,我难受得一句话都说不出来,感觉牙都要咬碎了。我绝不会在他面前哭!但是(出门后)我拼命骑着自行车,哭得呜呜响。”丁维清说,“有一次他住院,医生把我叫到一边,好心劝我说放弃吧,你和孩子还要继续生活。但是他都这样了,还放心不下我们,我不能放弃他。”

  这几年,吴树梁在微博上笔耕不辍,坚持传递积极向上的信念。“这么多人帮我,我也要力所能及帮别人,哪怕跟人说说话,宽宽人心也是好的。”

  微博上,他为能接送孩子上下学而雀跃,珍惜路上的蓝天和春花;他以自己的经历鼓励病友们乐观坚持,甚至虬根布满路砖的大树都能激发出他的坚韧不拔。

  广西巴马看望山区儿童、湖南看望留守儿童、参加抗癌宣传活动、网上帮助给留守儿童捐衣服捐书……只要身体允许,吴树梁都在做志愿义工,还带着孩子做活动,但他却很遗憾“涌泉之恩,只能滴水相报”。

  “我不记得当时看到诊断书是什么感觉了,也不管明天会怎样。我只想把握现在,能撑一天是一天,多撑一天孩子就多有一天爸爸。”

  梦里常回老家,但回去更难

  “经常会梦见回老家,想爸妈、想奶奶、想哥哥妹妹、想同学……”吴树梁告诉记者,他曾经想过要在深圳学点技术后,就带着妻子回去“改变家乡”,“但是现实压力太大了,找个饭碗糊口都不容易,生了孩子后更加容不得闪失。”

  吴树梁说,年轻的时候,他特别想有朝一日接父母到深圳,“现在爸妈都70岁的人了,我连赡养父母的能力都没有”。吴树梁的哥哥吴树栋目前在郑州,画画为生,收入也不稳定,十几年了依然是郑漂一族,家里还供着孩子读大学。他告诉大河报记者,弟弟患病之后,他和跑运输的妹夫都先后放下工作赶去深圳照料,但是全家人的团结也扛不过癌症的吸钱能力。

  吴树梁说:“不是没有想过回家,至少家里有亲人照料。但是户口、医保都在深圳,回去一个病人、一个上学的孩子、一个重新找工作的妇女,更难办。”

  抗癌的日子里,大河报也曾伸援手

  “现在每个月基本维持费用都要一万块钱,在宁养院领免费镇痛药已经省了好多钱了。”吴树梁说,妻子在汽车站当售票员,每个月只有2400元的薪水。

  从2012年年底到2013年5月,为了活下去,吴树梁已经花费了近20万元。转向“靶向药”(用于肿瘤靶向治疗的药物)后,药物特罗凯一片的售价就接近800元,仅此一项每月费用就要2万元。现在,很多过世病友的家人都会将家中剩余的部分药品转赠给他,在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他的经济压力。

  在吴树梁与死神鏖战,苦苦求生的这30个月里,也有来自家乡的帮助。

  2013年10月份,西医治疗这条路已经封死的他,通过微博向大河报记者黄普磊求助,表示想回家乡试试中医治疗。

  由大河报牵线,吴树梁曾经到金水区的一家中医门诊部就医,医院得知情况后,不仅免去了他的治疗费用,还邮寄了一段时间药品。不过,因为中药见效慢,赶不上癌细胞吞噬的脚步,最终也只能放弃。

  “忘不了养育恩,也忘不了大河报人的帮助。”吴树梁表示,“我经常告诉儿子,要记住自己是河南人,自己根在河南,有条件时要回报。”

  让我们帮帮这个可敬可爱的老乡吧!

  “家乡人的关爱一定会给老吴带来更多安慰吧!”昨日,记者联系最先报道吴树梁困境的广州日报记者胡亚平,她表示,昨日稿件见报后,截至下午5时30分,她个人公众账号、支付宝账号就收到捐款约3.4万元。

  “河南汉子的坚强让人佩服!”胡亚平表示,最初她是在做一期有关抗癌的系列报道上认识的吴树梁,采访中才知道他奇迹般地挑战生理、心理的极限是来源于对家人的爱。

  胡亚平表示,稿件见报后,热心人几乎打爆了她的电话。河南兰考一位77岁的老大爷,辗转打给她要求捐款;北京有专门做海外医疗业务的机构提出来邀请美国、英国的癌症专家帮忙会诊;一位复旦大学的教授要提供免费的延续生命的咨询;捐款捐物捐药的电话更是络绎不绝。

  作为家乡人,我们是不是也应该为这个可敬、可爱的河南汉子伸出援手呢?!大河报 记者朱琨 实习生申晓 文 广州日报记者轩慧 摄影

 

编辑:王沥慷

关键词:肺癌晚期 不敢死 为让妻落户深圳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