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7全国包虫病防控技术研讨会>媒体聚焦 媒体聚焦

​ 石渠,教人如何不牵挂

2015年04月25日 18:23 | 作者:黄静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全国政协“西部农牧区包虫病防治”调研报道 石渠,教人如何不牵挂

调研组探讨格孟乡格贡一村牧民麻能一家。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县是全球罕见的包虫病高发地区,包虫病发病率14.99%。全国政协领导明确指示“一定要去石渠看看”。22日,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西部农牧区包虫病防治”专题调研组冒着漫天飞雪和零下十四度寒温来到石渠。

这里平均海拔4526米,空气含氧量仅为成都地区的46%,自然条件十分恶劣,素有“生命禁区”之称。县委书记伍强说:“由于包虫病高发,外县的人不敢来石渠,不敢喝石渠的水,不敢吃石渠的食物。”调研组一行的到来,令石渠县干部群众备受感动。

“包虫病患者情况触目惊心,看了之后很痛心。” 调研组组长、全国政协民宗委副主任白玛实地考察后说。

今年1-4月,县乡医疗巡回队对格孟乡3900多人进行筛查,查出589名包虫病感染者。格贡二村支部书记恰托一家8口人,6人感染包虫病,他本人也未幸免,儿子死在了手术台上。说到这,恰托拉着调研组组长白玛的手声泪俱下地说:“我们得了这个病就算了,不能让娃娃们再遭此难了啊。”

调研组来到格孟乡当日,正是乡卫生院对包虫病患者集中发药和复查的日子,院子里挤满了病人。调研组一进来,就被团团围住,有些人当场撩开藏袍,展示病变情况。目睹一位藏族老太太外露的肝包虫囊肿、另一位藏族老汉腿上挂着大大的囊肿,一位委员忍不住流出泪水。

截至2014年底,石渠县包虫病人达7159人,占四川省包虫病人总数的47.62%。包虫病不只发生在牧区,县城也莫能例外。“我哥哥26岁死于包虫病,我妈妈也是,现在靠吃药维持。”县政协主席刘泽在介绍情况时说,县里有37位干部死于包虫病,其中包括原卫生局局长降措。

为抗击包虫病魔,作为国家级贫困县,石渠在财政十分拮据的情况下,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包虫病防治工作。调研组与当地有关部门座谈时,每个人桌上都放着《甘孜藏族自治州包虫病综合防控(2008—2015)》和《石渠县实施包虫病综合防治项目规划(2009—2015)》,其中对传染源控制、安全饮水、社会保障、科技攻关等有着详尽规划。

在听取石渠县关于包虫病防治情况介绍时,全国政协民宗委驻会副主任晓敏问:“今年已经是2015年,这些规划的目标任务完成情况怎么样?”甘孜州副州长何飚稍作停顿后回答:“实话实说,尽管我们的规划做得早,但没有人来评审,这些规划仅限于纸上蓝图,还只能‘画饼充饥’。”他表示,仅凭州、县的力量,无法实现综合防治规划。

因为包虫病致贫、返贫的现象在石渠十分突出。调研组走访格孟乡格贡一村牧民麻能,一家6口人5人患有包虫病,老婆2012年去世,为照顾家里病人,他无法外出务工,生活极为窘困。

在与县里同志及县相关部门座谈交流时,白玛说:“包虫病往往在青壮年时发病,一旦发病,家庭便失去主要劳动力。为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我们要建议国家把确诊的包虫病人列入低保范围。”    

尽管包虫病人的药物及手术费用由国家专项资金承担,但由于包虫病发病地区多为西部农牧区,医疗条件差,当地基本没有手术治疗能力,病人往往需要跨地区治疗,相关费用报销存在很多问题。全国政协委员菊红花认为,国家应当定期派出治疗流动车和专业医务人员,对高发地区患者进行手术。

入夜,强烈的缺氧反应加上白天一幕幕农牧民患者的痛苦表情,让调研组成员难以入眠。全国政协委员、青海省政协副主席鲍义志干脆起来,写下了《石渠印象》:“冰天雪地四月天,飞雪漫舞朔风寒。登高行走心跳急,入睡辗转难成眠。藏胞生存已不易,何堪包虫肆虐患。雪域疾苦急待解,小康莫负三江源。”



编辑:杨岚

关键词:包虫病 石渠 调研 西部农牧区包虫病防治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