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医讯同期声医讯同期声

县级医院强壮才能挥别看病难

2015年05月11日 09:48 | 作者:陆文江 | 来源:京华时报
分享到: 

  让县级公立医院强起来,事关改革的成效。通过分级诊疗,上下联动、分工协作,可以减少大医院对基层卫生机构骨干和患者的“虹吸”现象。

 

  日前,国办发布《关于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其中要求,所有县级公立医院推进医药分开,破除以药补医,以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人事薪酬、医保支付等为重点,全面推开改革。《意见》提出,每个县要办好1B2所公立医院,到2017年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

 

  作为医改的重要一环,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自2012年启动以来,已取得一些进展。但从老百姓的普遍感受看,县级医院的医疗服务能力还跟不上,大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医院无人问津的怪圈仍未破解。原卫生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国医疗资源已呈现“二八格局”,即80%的医疗资源和病人在大医院、20%在基层社区的“倒金字塔”型畸形结构。在这个医疗结构中,县级公立医院的处境依然尴尬。

 

  长期以来,由于按照行政分级建设医疗机构,不仅医疗机构有级别,同时也按分级财政分别进行投入,造成了“上强下弱”的局面。不同级别医院的强弱差距,优质医疗资源配置不平衡,导致百姓不管大小病都一窝蜂涌向省市大医院。这是看病难的深层症结。有鉴于此,这次出台的改革意见,着眼于提升县级公立医院服务能力,进行了一些制度设计。其中,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等措施,成为改革的一个“亮点”。

 

  过去,病人越往大医院跑,基层卫生机构就越萎缩,陷入了恶性循环。现在,通过分级诊疗,上下联动、分工协作,可以减少大医院对基层卫生机构骨干和患者的“虹吸”现象。

 

  围绕这一核心问题,《意见》进行了诸多制度安排。比如,优化县域医疗资源配置,推进县级公立医院去行政化,鼓励和引进社会资本,这些新举措为县级医院的发展提供了助力。又比如,针对饱受诟病的以药补医问题,拿药“开刀”,补偿改为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两个渠道,以此打掉虚高的药价。用这部分钱,一则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等方式去激励医务人员,二则患者用更低的价格享受药品服务,最终实现医院和百姓的双赢。

 

  与以往相比,这次改革更加注重调动基层医生的积极性。有记者注意到,2009年医改方案出台时,只有原则性的一句话“调动医务人员改善服务和提高效率的积极性”,这次《意见》则明确提出要建立符合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重点向临床和公共卫生一线、业务骨干、关键岗位和有突出贡献的人员倾斜,同时严禁给医务人员设定创收指标。医生专心从业,病人才能安心看病,从制度上保障医务人员权益,是留住人才、提升基层医疗能力的一剂良方。

 

编辑:赵彦

关键词:分级诊疗 医药分开 以药补医 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意见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