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马英九的七年政绩和历史地位

2015年05月23日 09:09 | 作者:高杨 | 来源:人民政协网-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没有了过去的隆重与奢华,虽然高堂满座,但昔日的“故旧老臣”却有很多人已经选择了离开。面对广大到场的好朋友,在台湾地区领导人位置上做了7年的马英九言语间还是透露出一丝的孤独与倔强。

  ■7年政绩其实并不弱

  从最初高达60%左右的支持率,到一路下滑为8%,再到近期又回到20%左右,在一些台湾人眼里,马英九的7年“执政”一无是处。

  而且这样的评价,不仅仅是绿营政治人物和选民们,更包括蓝营人士。

  纵观时下的台湾,对马英九的评价,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说他“亲中卖台”,这自然是民进党和“台独”人士的看法;二是说他在替官僚资本阶层“执政”,而忽略了中小企业和基层民众的利益,这主要也是绿营人士的看法,蓝营也有少数人这么说;三是说马英九性格刚愎自用,心胸狭窄,缺乏团结全党精神,这样的评价主要在蓝营内部。

  不过,对马英九7年“执政”路是非曲直的评判,岛内很多观察人士却又有另外一些认识——关注岛内各阶层利益,做了很多过去民进党政权所做不了、未来民进党上台也未必能做的事。之所以马英九不被大家认可,主因是台湾政治乱象和民主乱象综合作用的结果,他是现代台湾政治乱象的牺牲品。

  首先,对于马英九“亲中卖台”的指控,台湾多位政治观察家表示,虽然马英九坚持“九二共识”,但始终强调“两岸政治对等、台湾优先”的原则。这一点无论是两岸经济贸易谈判,还是两岸政府间打破60多年由大陆国台办和台湾陆委会直接建立沟通平台,两岸间始终坚持对等谈判,就连去年2月,时任台湾当局陆委会主委王郁琦和国台办主任张志军见面称呼都是“王主委”和“张主任”。因此,说马英九“亲中卖台”,在很多岛内政治观察家看来,完全是不顾事实的指控。

  其二,说马英九在替官僚资本家“执政”,完全不顾中小企业、底层民众利益。“这完全是民进党和台湾一些政治人物的政治操弄。”台湾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张亚中认为,马英九上台以来,尽管有时候给大家感觉好像与民众呼声脱节,事实上,他做的大多数事情,恰恰就是为了更多普通民众获益。

  张亚中说,其实绿营都说马英九当局“执政”多为黑箱操作,为大企业“执政”,但最近民进党主席蔡英文为了明年大选,频频拜访台湾大企业,几乎全岛大企业都走了个遍。那是不是也可以这么理解——蔡英文的行为预示着她将来一旦“执政”,是在替这些大企业“执政”呢?

  张亚中说,其实作为台湾当局领导人,关注大企业是马英九的责任,因为这些大企业不仅是台湾财政的主要来源,也是台湾就业岗位的提供者,政府当然有义务了解这些企业的经营状况,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这与为大企业“执政”完全是两码事,而且关注大企业同时,马当局也一直在为中小企业的促进方面动作频频。两岸签署的服贸协议其实就是为中小企业奠定的基础,但台湾一些人把这件事给扭曲了。

  对于马英九“执政”7年所做的事,台湾主流民意同样也给予了认可。比如说马英九一上任就遇到了席卷全球的世界性金融危机。世界上除了中国大陆当时以“4万亿”决策、力挽危机带来的狂澜外,包括欧美等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在这次危机中都受到沉重打击。

  而台湾当局,则在此背景下做出一系列危机处理。先是台湾“中央银行”连续7次降息,接着又推出“政府挺银行、银行挺企业、企业挺劳工”的“三挺”政策,并迅速宣布银行存款全额保障。因此,使得那次危机下的台湾没有发生挤兑,更没有一家银行倒闭。

  另外,马英九当局还在2009年1月为台湾所有人每人派发3600元新台币的消费券。这项措施,被台媒称为当时是全球唯一“好事”,每人3600元在短时间之内重振了台湾民众与厂商的信心,不仅让民众受到实惠,更增强应对危机的信心。一系列决策让台湾经济从2009年底开始复苏,2010年,台湾创造了经济增长率10.63%的好成绩,这是台湾24年来最高,增速位居世界经济体第4。

  在国民党前中常委邱毅看来,马英九“执政”的确有很多不足,但就其在对台湾民生问题解决和推动等方面,马英九还算是自李登辉以来的几届领导人中最好的一位。

  据邱毅介绍,为了扩大大学生就业,促进企业在产学研如何对接方面,马英九支持大学生一边读书一边在企业工作的“产学训计划”。在马英九看来,学生一边工作,一边读书,可以让学历、经历,一次到手,学以致用,提早在职场发展。为了支持这个计划,马英九当局推出“三业四化”的青年人才培育深耕方案。据台湾有关部门统计,从2009年到2015年,“三业四化”青年人才培育深耕方案共计培训超过26万人,参加这项计划的青年,就业率都超过八成。

  为了让立业之后想要成家、生小孩的年轻人无后顾之忧,马英九上任后,还出台了由政府提供青年住宅政策、育婴及幼托政策,全台湾有31万人受惠;台当局推出的“青年安心成家方案”和“购屋优惠贷款”,一共协助26万户家庭减轻居住负担。为改革台湾的农业,让耕地变大、让年轻人回到农村,马英九推动了“小地主大佃农”政策,让年长的农民,把土地租给愿意耕种的年轻人,不但老农可以拿租金退休,也能为农业注入新的活力。这个政策推动7年来,3万多老农小地主,将农地出租给1600多位大佃农。每人经营面积是国内农户平均的8倍,大大提高经营效率。

  此外,“台商回流”计划也在提高就业率的同时,让台湾GDP有了较大增长。对于中小企业方面,马英九当局也出台多个政策,从资金、技术等方面支持其发展……

  其实,细数马英九7年“执政”之路还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但由于岛内特殊的政治环境,马英九所有政绩也都被一抹涂黑,成为政党恶斗的牺牲品。

  ■坚持“九二共识”奠定马英九历史地位

  观察本次马英九就职7周年演讲,台湾很多学者都有一种共同感知——马英九似乎在为“后马时代”和“马后时代”留政治“遗言”。

  台湾政治大学一位长期与本报有联系的政治评论员认为,马英九长达数千字的讲话稿,其中谈两岸关系的只有短短三小段,更多的是讲自己“执政”以来为台湾发展的所做所思,但如果大家细致想想,虽然着墨两岸关系不多,但结合其前几天多次讲话和近期以来的讲话,一再强调“九二共识”的重要性,而且还强调,不管将来是谁“执政”都不能放弃“九二共识”,更不能背离“九二共识”,“马英九认为,台湾社会,对‘九二共识’相离则伤、相反则荡。”

  马英九还用台湾在世界卫生组织、民航组织活动强调,这是和平的两岸关系所起的作用,“因为坚持了‘九二共识’,全球才会给台湾居民的免签、落地签或签证便利的国家与地区,2000年是54个,2008年还是54个,从我2008年上任到现在,已经扩大到142个,增加了88个,现在台湾民众出境常去的地方更有98%不需要签证。”

  上述台湾政治大学这位政治评论员指出,再回到马英九就职7周年演说稿中,虽然全篇多说他执政理念与政绩,但都在最关键处指出“这些成绩的取得都与和平发展的两岸关系息息相关”,也就是说,马英九这次演讲依旧用具体事例,用具体成绩来强调坚持“九二共识”对台湾的重要性。

  “事实也如此,没有‘九二共识’这个基础,两岸就没有两会协商平台,也不可能签订21项协议。”张亚中认为,如果不是因为两岸签署了ECFA,台湾就不可能有现在和新西兰、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没有两岸和平稳定,去年到台旅客也不可能达到接近1000万人,创造超过4000亿元新台币的外汇收入。

  因此,仅从以上马英九“执政”7年取得的成就看,台湾舆论肯定马英九虽然没有得到台湾民众普遍认同,但坚持“九二共识”为其历史定位奠定了基础。

  ■舆论希望马英九用最后一年“执政期”为两岸多做一些事

  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史上,2008年作为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因为这一年,岛内实现政党轮替,马英九作为国民党主席就任台湾地区领导人不久,两岸再次启动停滞多年的两岸两会——这个自上世纪90年代就被两岸政府授权的磋商平台。6年多时间以来,两会完成21项协议的签署和达成2项共识。

  凡是关注和研究两岸关系的人都知道,在马英九第一个任期内,两岸关系发展势头一直良好。正因为此,两岸很多人士对马英九“执政期”两岸走向和平统一抱有很高期待。而且就在第一任期最后一年,马英九还主动提出将与大陆签署和平协议。

  然而,随着2012年马英九第二任期开始,两岸关系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两岸协商减缓,分歧不断增多。尤其是马英九一改第一任期后半期对两岸关系迈向政治谈判阶段态度,由原先“先经后政”原则,开始走向“只经不政”,不仅避谈和平协议,甚至少谈“九二共识”一词,而在马英九嘴里,两岸民众根本听不到反对“台独”。

  去年三四月间,在台湾发生的“太阳花运动”,打乱了两岸进一步交流协商的步伐,六七月间,随着“张显耀案”的爆发,两岸关系走入低点,而10月10日,马英九在“双十节”公开就发生在香港的非法“占中”事件对大陆社会制度和领导人说三道四,让两岸民众觉得,马英九当局领导下的两岸关系滑入冰点。

  但今年以来,由于岛内政局发生细微变化,马英九重新高调强调“九二共识”,强调两岸和平对台湾发展的重要性。尤其“习朱会”国共两党夯实“九二共识”政治基础,马英九表态积极,并表态未来一年将继续沿这个共识为两岸做更多的事情。

  台湾多位蓝营人士表示,乐见马英九用最后一年时间,为过去两年两岸关系出现的停摆多做有益的事情,为自己的历史定位祛“斑”。

 

 

编辑:水灵

关键词:马英九 七年政绩 历史地位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