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统战理论 统战理论

发挥高校在培养党外代表人士中的基地作用

2015年06月03日 09:18 | 作者:清华大学党委 | 来源:人民政协网—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党外代表人士工作的重点是科学使用、发挥作用,关键是加强培养、提高素质。高校作为培养党外代表人士的基地,肩负重要责任,要增强大局意识,切实发挥好作用,努力形成优秀党外代表人士不断涌现的生动局面。

    一、 充分认识高校在培养党外代表人士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

  高校是全社会的思想、文化和人才高地,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是党外代表人士的重要源头,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培养在整个统一战线工作中具有长期性战略性基础性意义。清华大学在党外代表人士培养方面有着优良传统,各时期都涌现出一大批杰出党外人士。目前,除台盟外,其他民主党派都在清华大学建立了基层组织,有两院院士16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长江学者47人,他们学术造诣深,社会影响大,不少已成为政治坚定、业绩突出、群众认可的党外代表人士。

    二、 持续探索高校培养党外代表人士的有效途径

  清华大学按照“使用一批、备选一批、培养一批”的思路,扎实做好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培养工作。一是多层面加强思想政治引导。针对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结构复杂、思想多元活跃等特点,注重提高党外代表人士思想政治素质,举办大学精神与文化研讨班,提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帮助他们坚定理想信念,鼓励他们正面发声,在潜移默化中凝聚共识、传播正能量。健全校系两级联谊交友制度,通过听意见、解难题、谈心交心,密切同党外知识分子特别是学术造诣高、社会影响大的知识分子的联系,注重正面教育,善于开展批评,不断增进思想共识,提高政治把握能力。二是多渠道增强参政议政本领。学校每年举办专题研习班和考察实践活动,每季度举办中青年党外人士沙龙,鼓励他们围绕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以及学校建设献计出力。重要工作、重大改革措施出台前,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制定实施意见建议回复办法,激发他们参政议政的热情和参与学校工作的积极性。对代表人士中的拔尖人才给予特别关心、特殊支持,量身定制培养方案,通过“体验式”教育和“菜单式”学习,提高他们的参政议政能力。三是多岗位提高组织协调能力。学校着眼全面提高党外代表人士综合素质,有针对性地安排他们进入学校与院系班子、到校外任职锻炼,帮助一部分人从专业技术人才转型为复合领导人才。近年来,无党派代表人士袁驷担任副校长、施一公担任校长助理,民盟中央副主席王光谦到对口支援的青海大学任校长,程京、白重恩、孟安明等7人参加北京市高层次人士挂职。还推荐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52人,19人担任民主党派中央委员。通过实践锻炼,丰富了党外代表人士经历阅历,帮助他们砥砺品格、增长才干,特别是补齐了行政经验和能力不足的短板。同时,多方位广泛发现选拔,以人大、政协换届为契机,不断补充更新党外代表人士数据库;分管校领导带队走访院系,逐个梳理后备人选,健全在任、后备、青年三级梯队,跟踪院士、长江学者、千人计划等中的党外人士,通过院系单位、民主党派、个人等多种途径,及时发现和培养储备人才。

    三、 积极创造条件支持党外代表人士充分发挥作用

  学校党委助力党外代表人士立足优势,在多领域发挥自身专长和优势作用,产生了良好效应。一是紧抓“凤头”,做好拔尖人才的培养工作,能起到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二是重点推介,将优秀人才推荐到更大舞台,更大限度发挥潜力。三是长期培养,党外代表人士培养是长期性系统性工程,要坚持不懈。

  会议和《条例》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把加强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放在一个非常突出的位置,特别是对发挥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国有企业的作用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深受鼓舞,也深感肩上的负责重大。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针对党外代表人士培养中的重点难点,扎实抓好以下工作:一要筑牢队伍基础,学校党委要制定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有计划地选择一批有潜力的优秀青年骨干留在党外培养;二要凝聚工作合力,建立统战工作领导小组,充分调动院系党委的积极性,统筹协调党外代表人士培养工作;三要创新工作方式,统筹宣传、信息等多方资源,建设“清华统一战线”新媒体平台,加强线上联系、线下沟通,切实发挥好高校培养党外代表人士的基地作用。

 

编辑:孙莉姗

关键词:清华大学党委 高校 党外代表人士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