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风雨中踏访三沙甘泉岛:国旗在这里升起

2015年07月20日 14:18 | 来源:中国新闻网
分享到: 

  原标题:风雨中踏访三沙甘泉岛:国旗在这里升起

1

 

  资料图:2月17日上午,驻守在海南三沙的武警边防官兵,在西沙石岛主权碑前向全国人民拜年。中新社发 蔚涛泽 摄 

 

  中新社三沙7月20日电 题:风雨中踏访三沙甘泉岛:国旗在这里升起

  中新社记者 王子谦

  三沙市的大小岛礁如珍珠洒在广阔的南海,但要登上小岛却实为不易。近日西沙海域风雨交加,中新社记者跟随三沙市永乐群岛工委管委会,在暴风雨中登上甘泉岛。

  甘泉岛位于西沙群岛西部的永乐环礁上,岛呈椭圆形,面积约0.3平方公里,中国渔民称“圆峙”或“圆岛”,清末李准巡海时发现此岛泉水甘甜可饮,即命名为“甘泉岛”。

  从三沙市政府所在地永兴岛乘船出海,向西行驶40余海里即是永乐群岛。是日海上阵风7级,浪高2米,500吨的公务船在大海上如同一叶扁舟,船只被海浪高高托起再重重落下,溅起巨大的水花,不少随行人员在剧烈摇晃下呕吐。同船工作人员说,永乐群岛的物资由永兴岛补给,遇到物资短缺时经常要在风浪中出海。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颠簸,记者到达永乐群岛。晋卿岛、琛航岛、羚羊礁、甘泉岛、鸭公岛等岛礁如同一串项链上的珍珠,围着环礁排列,彼此距离只有几海里,然而由于水下地形复杂,大船无法接近,必须换成小艇前往。

  “岛礁想着浪漫,去得艰难。”永乐群岛工委管委会副主任郭勇驾冲锋舟前来迎接,笑称风雨天才能让人体验最真实的三沙生活。

  出海人都知道,换船最是惊险。风浪中小艇费力贴近大船,发出“砰砰”的撞击声,乘客顺着梯子下船必须要等小船在浪尖上,两船距离最短时再跳,下面的人要紧紧抱住,以防在船只中间落海,发生危险。

  阴郁的天空下着大雨,强劲的海风吹起大浪,冲锋舟装载好补给物资向小岛驶去。坐在小艇上四顾茫茫,眼前能见度不及十米,目之所及大雨把铁青色的海天连为一体,灰色的海浪怒吼着扑过来,凌厉的雨点不断地在脸上拍打,原本还说笑的小艇上默然无声。

  明朝永乐年间随郑和下西洋的费信在《大西洋记》中写道:“俗云上怕七洲,下怕昆仑,针迷舵失,人船莫存。”三沙有绝世美景,但也有变幻莫测惊涛骇浪时。郭勇说,这里的渔民都是在风浪中讨生活。

  艰险的旅程显得漫长,风雨渐小后甘泉岛出现在前方。远眺小岛郁郁葱葱,四周的海水随着深度变化显现不同颜色,纵使阴天也有深蓝到碧绿的色彩转换。

  “甘泉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渔民的传统生产地,也是西沙群岛唯一有淡水的岛屿。”郭勇介绍说,甘泉岛在三沙设市两周年时成立居委会,管辖渔民9户12人,目前各项基础设施正在建设中。

  登上甘泉岛,“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甘泉岛遗址”格外醒目,它提醒人们,这里世世代代都有中国渔民耕海的足迹。穿过小路,树林掩映下一口红砖古井跃然眼前,就是这丈深古井让清末李准赞叹:“已得淡水,食之甚甘,掘地不过丈余耳,余尝之,果甚甘美,即以名甘泉岛,勒石坚桅,挂旗为纪念焉”。

  岛上居民介绍说,小岛有多座由珊瑚石砌成的兄弟庙,简陋的神龛承载了南海渔民对平安和丰收的美好祈盼。

  记者在岛上看到,甘泉居委会同时挂着三沙甘泉岛文物保护站和三沙甘泉岛海洋与动植物保护站的牌子。郭勇说,永乐工委安排专人保护岛上的文物和动植物,随着基础建设的开展,保护将更加严格。

  甘泉岛上的渔民多为琼海潭门人,陈祥清和许德壮平日就在周边海域打渔,“这里水好、鱼好,下网一小会就捉到几十斤鱼。”岛上环境艰苦,但陈祥清选择坚持,他坚信随着三沙开发进程,这里会很有发展前景。

  在岛上的主权碑旁,高高的国旗杆被大风吹断。许德壮单膝跪地,用小铲重新挖出圆坑,陈祥清用鱼线绑上一面新的国旗,众人将旗杆竖好,重新将五星红旗升起在甘泉岛的上空。(完)

 

编辑:王沥慷

关键词:三沙甘泉岛 国旗在这里升起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