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疏解非首都功能 凸显文化定位

北京文化产业再迎发展新机遇

2015年07月22日 11:06 | 作者:苏晓 | 来源:中国文化报
分享到: 

  黄卓 制图

黄卓  制图

黄卓 制图

 

  随着北京、天津、河北关于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实施方案的相继审议通过,作为三地协同发展突破口的非首都功能疏解工作进入了全面推进实施阶段。北京的功能定位得以进一步明确: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其中,除政治中心外,文化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国际交往中心都与文化有着莫大的关系。因此,在非首都功能疏解过程中,文化或者文化产业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值得我们关注。

  

  近日,北京、天津、河北相继审议通过了本地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方案,明确了各自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随着三地实施方案的出台,作为三地协同发展重要突破口的产业升级转移,其路径也日渐清晰,其核心正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而何为非首都功能?如何疏解非首都功能?在这个过程中,文化或者说文化产业处于什么位置?面临什么样的发展机遇?一时之间成为多方关注的热点话题。

 

  何为非首都功能

 

  “凡是不符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的功能都可以认为是非首都功能。”7月16日上午,北京市发改委主任卢彦在向媒体介绍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具体措施时表示,非首都功能主要包括一般性制造业、区域性物流基地和区域性批发市场、部分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功能以及部分行政性、事业性服务机构。

 

  此次疏解北京市非首都功能的前提在于进一步明确三地功能定位。其中,北京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天津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和改革先行示范区;河北为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

 

  对于权威部门的这个解读,北京市社科院副院长赵弘认为,转移多少项目不是问题,关键是代表了城市发展的一个方向,北京的产业发展首先要围绕城市的核心功能进行布局,其次是与核心功能相配套的支撑功能和服务功能,不符合这三个方向的产业都有可能成为被疏解的对象。

 

  而从北京市制定的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来看,标准更严、门槛更高已成趋势。据介绍,目前北京市正在修订2015年版的新增产业禁限目录:全市层面受到禁限的行业占全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比例由32%提高到了55%;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将执行与东城、西城一样严格的禁限措施,受到禁限的行业占全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比例将从42%提升到79%。这也意味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近八成的产业严禁在北京城六区发展。

 

  首都文化功能凸显

 

  面对几乎称得上严苛的禁止和限制产业目录,以及迫在眉睫的疏解时间表,文化产业业内人士却从中看到了机会。

 

  “北京未来发展要走向高精尖,总体上减少人员集聚,以最少的人口、最少的资源占用,来获取北京城市发展所需要的经济财力的支撑,把经济的规模体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业内人士称,北京需要“高精尖”产业来服务其核心功能定位。而从已经明确的北京功能定位中可以看出,除了全国政治中心这一定位外,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这三个定位都与文化产业有着莫大的关系,这意味着文化产业将在未来的北京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另一方面,由于非首都功能的产业如一般性制造业和批发市场具有极强的就业吸附能力,它们的疏解将会带走相当一部分就业人员,在短期内,必将为北京带来一定的就业和经济增长压力,需要新兴产业以较快的速度进行“补位”,首都才不会因为疏解造成较大的经济“失血”。从这一点来看,已经具备了较好发展基础的首都文化产业也将有较大的发挥空间。

 

  此外,随着非首都功能的疏解,一般性制造业和教育医疗资源等将陆续迁至河北和天津,预计首都城区范围内将有众多的地块可用于建设文化产业聚集区等,不但为首都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物理空间,也为相关区域布局的重新调整提供了可能性。

 

  而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宏观大背景下,疏解了非首都功能的北京随后的重点发展方向,也为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机遇。“为解决‘城市病’、实现可持续发展,北京将支持企业加强创新,并着力于信息安全、4G移动通信、大数据与物联网、智能制造装备等产业生态建设。”北京市经信委主任张伯旭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北京作为科技创新中心,应抓住《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契机,打造高端产业集群,培养新一代产业竞争优势,实现从“在北京制造”到“由北京创造”的战略转型,并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这其中,文化产业本身的发展机遇,以及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可能产生的融合想象空间,都是巨大的。

 

  国外经验值得借鉴

 

  功能疏导和新城建设是一个长期、试错的过程。结合国外城市化的经验,无论产业协同、交通连接,或是新城建设,城市功能疏解和调整,失败的案例不少,但凡成功的,无不遵从市场化规律,经历不断纠错和调整。京津冀一体化和疏导非首都功能,不妨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

 

  北京大学教授杨开忠认为,从缩减非首都核心功能的角度考虑,可以学习韩国新行政首都世宗,选择一个离首尔80公里至100公里的地方,高水平、高起点建设一个行政文化新城。

 

  此外,美国首都华盛顿和日本东京也是两个值得借鉴的对象。

 

  在功能定位上,疏解非首都功能后的北京和华盛顿多有相似之处:都是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值得一提的是,在华盛顿的国会大厦和白宫之间有“联邦三角”建筑群,其中包括国家美术馆、国家档案馆、泛美联盟、史密森国家博物馆等。此外,华盛顿还有9所高等院校。创建于1800年的国会图书馆是驰名世界的文化设施,华盛顿歌剧院、国家交响乐团、肯尼迪艺术中心等都是美国著名的文化机构。这些文化机构的存在使得华盛顿在发挥其政治中心的功能之外,也是美国的文化中心之一。由于定位明晰,多年来华盛顿面积和人口基本稳定,市区面积178平方公里,人口仅为60万,环境优美,适宜居住。从文化基础设施上来看,北京同样拥有国家图书馆、国家博物馆、国家大剧院等国家级文化设施以及众多民营文化机构,北京对文化从业人员的吸引力也是不言而喻的。在这些前提条件下,北京发展成为文化中心并非难事,但是如何提升城市文化形象、有效控制常住人口,为城市经济发展作出贡献是北京需要向华盛顿学习的。

 

  在发展经历上,北京则与东京较为相似。上世纪60年代,为了疏解东京功能综合、单极化发展的局面,日本当局实施了六次国土整治规划。在“城市化—郊区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的路径下,人口和产业转移出去后,通过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容积率,腾挪出来的空间得到集约利用(即“城市再生”),既疏导了人口和交通,又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土地。在这个过程中,文化产业成了东京重点发展的产业。

 

  业内人士称,北京可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特点进行功能疏解。不过,一定要认识到北京首都优势(特别是就业机会、公共服务)对于资源的天然吸附力短期内难以改变,京津冀三地间财税、投资体制不统一的制约短期内也难以改变,再加上各级政府对产业交通和功能调整规划的惯性主导,实现京津冀一体化和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宏伟蓝图困难很大,对此应有足够的估计并准备好相应的应对措施。(苏 晓)

 

编辑:陈佳

关键词:北京 首都 文化产业 文化定位 京津冀协同发展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