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新华社评论员:补足短板 让干部能力强起来

——“激发新状态,展现新作为”之二

2015年08月02日 10:29 | 来源:新华社
分享到: 

  新华社北京8月2日电题:补足短板,让干部能力强起来--“激发新状态,展现新作为”之二

  新华社评论员

  解题要有思路,攻坚需有利器。面对“三期叠加”新情况、结构调整新任务、转型发展新考题,广大党员干部的状态怎样、能力如何至关重要。既有坚定信心、奋发有为的“精气神”,也有能力增强、素质提升的“硬实力”,才能做到心中有底气、手里有办法、脚下有路子,挑起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的担子,完成好改革发展稳定的繁重任务。当前,无论在改革开放前沿的自贸区,还是在老少边穷地区,很多干部不约而同或拿起书本、或深入调研,针对工作中的难点困惑学知识、补短板、寻对策,体现了主动应对现实挑战、努力破解“本领恐慌”的自觉。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的事业越前进、越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就会越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就会越多,面对的不可预料的事情就会越多。”从历史维度和时代高度审视,我们已经步入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发展新阶段,面临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历史新跨越。正因此,出现能力不足的状况在所难免,补上能力欠缺的短板就愈发迫在眉睫。

  事物发展总是与各种矛盾相伴相生。有矛盾有风险本身并不可怕,关键要有化解矛盾和排除风险的决心和办法,不能在困难和挑战面前束手无策、无所作为。决心要靠管用的办法来体现。愿不愿找办法、会不会想办法、有没有好办法,是对干部状态、思想方法、工作能力的全方位检验。一事当前,是盲目自信、不懂装懂,还是直面问题、破解难题;是一筹莫展、等待观望,还是勇于实践、积极探索,怎样选择,既是一种主观态度,更展现实际工作能力。能力不会与生俱来、从天而降,只能在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过程中得到历练、不断提升。

  从总体上看,与今天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要求相比,我们的本领有适应的一面,也有不适应的一面。随着形势和任务不断发展,干部在思想认识、工作方式、行为模式上也面临深刻转变,能力不足、本领恐慌的问题越来越凸显。从现实来看,有四种能力最需要提高、最需要补课--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抓发展的能力,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简政放权之后加强服务与监管的能力,全面深化改革的落实与创新能力。只有针对这四个方面的能力不足加强专门培训、进行顶层设计和路径安排,立足当前实际,着眼长远发展,打造一支发展有本事、担当有激情、依法善作为的干部队伍,才能让难题有效破解,工作充满活力,确保事业发展势头不减、冲劲不弱。

  克服本领恐慌、提升“四种能力”,是客观紧迫要求,更需要转化为主观强烈意愿。存在本领恐慌,表明干部能力不能很好适应实际工作的要求。正所谓“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只要把这种危机意识、忧患意识与责任意识、担当精神结合起来,就能充分调动化危为机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以贯彻落实《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为契机,有效引导和激励广大干部保持“有为上进”的状态,针对工作问题、发展难题学以致用、干以促学,使干部在学习实践中提高履职尽责的实际能力。

  问题是改革的导向,难题是能力的砺石。当前,结构调整转型的“两难”选择,经济提质增效的更高要求,以及民生改善的更多诉求,经济发展同保护生态的协调统一等问题亟待破解。广大干部就是要有不服输的精神、善钻研的劲头、勇担当的意识,敢于在困难面前逞英雄、显身手,带领群众闯出发展新路子。实践是工作的源头活水,群众是推动发展的力量之源。越是困难叠加、阻力重重的时候,越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身处生产生活一线,改革部署贯彻实施难点是什么、阻力在哪里,群众的体会最准确;转型发展的对策是什么,出路在哪里,群众的探索最鲜活。只有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按“三严三实”要求砥砺工作作风、校正工作导向,才能把群众中蕴藏的无穷智慧和力量集中起来、激发出来,实现中央顶层设计和基层实践探索紧密结合、有效对接,打通改革“中梗阻”,增加群众获得感,凝聚起攻坚克难、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

  千难万难,只要重视就不难;大路小路,只有行动才有出路。扎扎实实强本领,兢兢业业干实事,在攻坚克难中提升自我,在善作善成中开拓进取,广大干部必将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舞台上干在实处、走在前列,镌刻无愧于时代的实干印记。(完)

编辑:王沥慷

关键词:干部 能力强起来 激发新状态 展现新作为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