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后伊核时代 美国在中东面临被“拉黑”的风险

2015年08月05日 13:02 | 来源:新华网
分享到: 

  据新华社“新华国际”客户端报道,美国国务卿克里日前匆匆结束对埃及和卡塔尔两国的访问。克里中东之行目的明确:向埃及示好,安抚海湾国家,释放美国将继续主导中东事务的信号。

  美国的中东盟友们对上月14日达成的伊朗核协议耿耿于怀,对由此可能引发新的地区版图划分和权力分配变动更是忧心忡忡。克里此行,是继上月19日国防部长卡特访问以色列、沙特、约旦之后的第二波外交安抚行动,这次是给埃及和海湾国家送去定心丸。

  在埃及,克里与埃及外长舒凯里重启两国战略伙伴关系,并向埃及交付8架F-16战机;在卡塔尔,克里与海合会成员国外长集体会晤,承诺“加快武装海湾国家的步调”,包括继续就地区弹道导弹防御系统整合与海湾国家会谈,同时增加军事训练频率。

  通过伊朗核问题的解决,美国试图以此腾出手来,把精力更集中于战略重心向亚太地区的转移。但战略重心的转移并不意味着美国将放弃继续对中东局势的掌控,谋求在该地区利益最大化,因此善后的事情必须要做。

  然而,“后伊核时代”的到来,中东地区的“通讯网络”已然更新,人们怀疑,克里手中的旧SIM卡还能接得上中东的信号吗?

  首先,宗派矛盾升级令美应对乏力。随着伊朗“解禁”,中东什叶派新月地带扩大,包括伊朗、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也门多国什叶派力量聚力复兴。海湾国家则摩拳擦掌,应对伊朗联合什叶派力量对区域事务的干涉。在“后伊核时代”,地区宗派矛盾与地缘冲突交织,逊尼派与什叶派对抗升级,这将令美国应接不暇。

  其次,美国在地缘冲突中表现被动。美国在其主导的空袭“伊斯兰国”行动中已显疲态,空袭持续一年成果却乏善可陈;以沙特为首的阿拉伯联军撇开美国,出兵攻打也门胡塞族武装;在叙利亚问题上,沙特、卡塔尔和土耳其更在年初决定摒弃分歧,协同支持叙反对派武装。相比之下,美国却由于忌惮在中东泥足深陷而束手束脚。

  再次,以色列立场不利美国控局。以美双方对伊核协议分歧明显,以方对此保持警惕,并随时监视伊朗一举一动以便适时采取行动。而以色列对伊核谈判结果的不满和愤怒势必转移到对巴勒斯坦问题的立场上,巴以问题又恐增添新变数,一旦再次发生以色列对加沙地带发动“护刃行动”时那样,势必将扰乱美国主导中东和平进程的愿景。

  此外,美国想要继续主导中东,不仅要面对美国与地区盟友的利益交汇、伊朗执行协议的程度等问题,还要受到俄罗斯和欧洲等大国因素在地缘政治博弈中的影响。在法国、俄罗斯等大国与沙特等海湾国家加强合作的背景下,美国在中东的强势地位恐受挑战。

  正如法国《世界报》文章所说,奥巴马想要在中东重建新的平衡,使沙特和伊朗、逊尼派和什叶派的力量相互抵消,然而他的赌注可能会落空。从多方斡旋2014年巴以冲突,到多国介入叙利亚日内瓦和谈,再到伊朗核问题六国与伊朗共同协商达成全面协议,复杂的地缘政治局势、多国持续动荡冲突与严峻的恐怖主义形势决定了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独立主导中东地区,包括美国自己。

  克里结束中东之行后,即马不停蹄地赶往亚洲。拄着拐的克里在中东和亚太间的艰难穿梭,正是美国当前矛盾心理的真实写照:一方面急于从中东事务抽身以将战略重心转至亚太,另一方面却疲于应对中东盟友的质疑甚至抵触,费心修补与盟友关系。

  伊朗核协议的达成,暂时熄灭了一个可能引爆地区冲突的导火索,但同时也让美国的中东盟友认识到,“美国并非强大支柱”。一向奉行实用主义、谋求一己私利的美国,如今正在冒着被中东网络屏蔽,甚至被“拉黑”的风险。

编辑:薛晓钰

关键词:美国 中东 伊朗 克里 以色列 沙特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