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委员讲堂委员讲堂

胡盛寿委员:心血管病研究以发论文为驱动不能让患者获益

2015年08月10日 19:57 | 作者:李木元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原标题:胡盛寿委员:心血管病研究以发论文为驱动不能让患者获益

2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院长胡盛寿做大会发言

 

  人民政协网北京8月10日讯(记者  李木元)8月6日~9日,2015中国心脏大会在京举行。大会主席、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院长胡盛寿院士在大会主题报告中表示,目前,我国心血管病防控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如中国临床研究和国产支架被国际认可、心血管基础医学研究推陈出新等。但也面临很多问题和挑战,如心血管疾病过快增长,医疗资源绝对不足和相对浪费并存、治疗针对性差、高水平临床研究缺乏、临床转化率低等突出问题。

  胡盛寿表示,过去20年间,我国缺血性心脏病所致死亡率增长了120%,主要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持续攀升。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控制形势严峻,中国居民高血压和高血脂症患病率持续上升,成为其他继发性心血管疾病高发的推手。

  但医疗资源在防治领域投入不足和有效利用较少。中国冠心病医疗结果评价和临床转化研究揭示,我国急性心梗不规范治疗普遍存在,且10年无改善。我国仍缺乏可靠的临床研究证据对心血管临床诊疗规范和指南制定提供支撑,心血管临床指南中只有25%的推荐是A级证据,仅有1.5%的推荐有国人证据支持。尽管我国不断开展临床研究,但心血管领域高水平临床研究数量总体较少,且近5年无明显增长。

  “以发论文为驱动的心血管研究并不能让心血管病患者获益。”胡盛寿指出,从2009年~2014年心血管疾病领域发表Pubmed收录论文情况看,20年内,心血管领域较少有靶向药物问世,也未出现新的理论突破,临床转化率低,尤其是基于动物模型研究的临床转化率低下。实验动物模型与人类疾病表型差异显著,种属差异是靶向药物研发的障碍。

  胡盛寿表示,我国心血管领域未来10年的重点研究方向包括,开展大规模多中心临床研究,探索适合中国人群和现有医疗条件的最佳心血管疾病防治药物;强化心血管疾病临床应用型研究标准数据收集和信息化平台;以中国特色的单病种为基础,从临床到动物模型,描绘1种~2种心血管疾病全景图;建立和完善心血管疾病分类系统,建立基于人类疾病和中国人群的心血管病防控体系等。

 

编辑:王沥慷

关键词:胡盛寿 心血管病 2015中国心脏大会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