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医讯同期声医讯同期声

低价救命药为何频喊“救命”?

2015年08月11日 09:43 | 来源:南方日报
分享到: 

  近日,一种叫做“放线菌素D”的化疗药物成为热门话题,由于缺货急用,不少患者和医生在微博微信上发布紧急寻药信息。这到底是种什么药,为何陷入断供的境地呢?

  现状

  低价化疗药一支难求

  “我家宝宝还紧急缺少一种化疗药物,叫做更生霉素,也叫放线菌素D,不仅我家宝宝缺,还有很多宝宝缺。”8月4日,一位父亲写的求救信在朋友圈热传,他两岁半的女儿因为罹患肾母细胞瘤正在中山一院救治。在求救信中,这位父亲写道,“如果找不到这种药将使用国外替代药品,近6000元一支的价格将使更多家庭陷入困局,甚至放弃治疗”。

  8月5日,北京协和医院医生网友“泽之老万”发布长微博《紧急:放线菌素D断货,滋养细胞肿瘤患者陷入困境》,表示医院数十位患者已无药可用。中山大学肿瘤医院一名医生转发微博称,该院同样存在缺货现象。网友Lemon茜8月6日发微博说,“为了放线菌素D这个药已经快抓狂了!!从部队调出50支,全部过期一年!究竟怎样能弄到啊……”

  放线菌素D究竟是种什么药,被这么多人在找呢?

  据“泽之老万”介绍,放线菌素D主要用于治疗滋养细胞肿瘤,这种比较罕见的肿瘤治疗以化疗为主,结合其他治疗手段,对于低危患者治愈率达98%以上,高危患者也可达70%以上,即使是脑转移患者,治愈率也可达50%。在滋养细胞肿瘤的化疗方案中,低危患者可用单药化疗(常用的有甲氨蝶呤、氟尿嘧啶、放线菌素D等),高危患者多采用联合化疗(常用的有FAV、FAEV、EMA/CO、EMA/EP等,其中A即放线菌素D)。“可以看出,放线菌素D起到了几乎不可或缺的的作用”。

  现象

  救命药断货几成常态

  然而这样一种临床必需药放线菌素D,却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断货。“泽之老万”分析说,原因主要有二:首先,是放线菌素D是一个小众的化疗药,虽然对于滋养细胞的化疗而言它不可或缺,但它对于其他肿瘤的治疗则不是很必需,这就造成了它的需求量很小。而且,由于滋养细胞肿瘤是一种罕见肿瘤,通常医院不愿大量进货以免用量太小造成过期失效,这又进一步萎缩了该药的需求。因此,通常药厂不愿生产该药。其次,放线菌素D的药价极低,即便在多次提价的今天,它一支不足20元钱,每个患者一个疗程的使用量不超过12支。低价加上低使用量,厂商几无利润可言,极大挫伤了生产的积极性。

  放线菌素D的断货,令不少肿瘤患者陷入困境。此情此景,让人想起“鱼精蛋白断供事件”,这种廉价却又不可替代的心脏手术术后必备药,2011年时曾经因为断供几乎让全国各大医院的心脏手术停滞。

  而目前断货的廉价药还不止放线菌素D。“泽之老万”在长微博中表示,博来霉素也一并断货。多名医生网友补充表示,氯胺酮、普罗帕酮(心律平)等低价好用的药皆已断货。

  疑问

  救命药为何常见断货?

  为什么“受伤”的总是这些低价救命药?

  据“泽之老万”反馈的情况显示,此次放线菌素D断货,是因生产厂家浙江海正药业有限公司“企业重组后生产线调整尚需工艺验证等工作”,暂停生产,致全国断货。该企业在回复媒体时表示,放线菌素D原定最快将于今年11月下线,但该公司在了解到市场上的紧缺情况后做了紧急部署,将优先安排生产放线菌素D,力争第一批产品在9月下旬下线供应市场。

  为何一家药厂停产会导致全国断货?记者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官网上查询,发现目前生产放线菌素D及注射用放线菌素D的企业总共只有3家,分别是浙江海正药业有限公司、上海新亚药业有限公司和海正辉瑞制药有限公司。据相关媒体报道,其中一家药厂三四年前已因“销量不好、原料成本过高”停止了生产放线菌素D及相关产品。

  如果说放线菌素D的断货还有“偶发”因素,那么更多的低价药的消失更是拷问着现行的药品制度。早在2010年全国两会期间,政协委员戴秀英等就曾在提案中援引调查数据称,对12个城市42家三甲医院临床用药的调查显示,大医院廉价药短缺情况严重,短缺药品数量高达342种。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中国医药企业家协会会长于明德曾公开表示,廉价药品正以每年几十种的速度消失。

  有网友在微博上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临床需求量这么小,售价又这么低,这种药基本就是谁生产谁赔,迟早断货。”

  呼声

  拿什么拯救低价救命药

  便宜又管用的低价救命药为何越来越少,有专家分析认为,第一,在“以药养医”的大背景下,低价药利润低,医院和医生没有使用低价药的动力;第二,低价药价格低廉,如果加上销量不够稳定,药厂也会失去生产的动力;第三,以盈利为目的药店,也不愿意向患者推荐低价药,因为相比高价药来说,虽然药效差不多,但低价药显然“没有赚头”。

  谁来拯救低价救命药的“命”呢?

  微博网友“熊俊-外科医生”建议,此类小众病,大多集中在每个省的大医院,可否提供大数据,请药厂按需生产,最大限度地减少亏损,另外,也可以通过慈善,拨款给药厂,生产这些小利润的救命药。多位网友也认为,对于这类药品频现断货的现象,政府应该出台保障措施。

  事实上,低价救命药频频断货早已有之,保障措施也早已出台。

  2014年4月,为应对经典廉价药消失情况,国家卫生计生委等有关部门联合制定《关于做好常用低价药品供应保障工作的意见》,规定对纳入国家低价药品目录的药品,取消针对每个具体品种的最高零售限价,允许生产经营者在日均费用标准内,根据药品生产成本和市场供求状况自主制定或调整零售价格,保障合理利润,并提出建立常态短缺药品储备等相关政策,保障低价药品的供应。当年6月份,卫计委又发布《关于做好常用低价药品采购管理工作的通知》,提出加强统筹协调,多管齐下确保常用低价药品的保障。而从2015年6月1日开始,国家发改委取消了“绝大部分药品”的最高零售限价。业界认为,可能会给低价药的生产困境带来一丝暖意。

  有不少网友把低价药断货原因归于价格问题。但“泽之老万”认为,出现断货不能一味归咎于低价,还跟药品本身的特点有关。他表示,建立短缺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十分必要,“不要让患者因为等药而失去原本可以治愈的机会,让医生和药师四处求药是很遗憾的事情”。

  有业内人士建议,针对临床必需、不可替代、用量不确定、企业不常生产的抢救用药及罕见病用药,应该以省或地区为单位建立此类药品的储备制度,由专门机构及专人负责该类药品的采购、储备及调拨。

  据悉,类似的保障措施已有地方尝试建立。今年4月,江苏省卫生计生委汇总分析省内监测上报的短缺药品信息,将破伤风抗毒素等17种一类短缺药品(连续6个月及以上不能正常供应的药品)列入该省短缺药品目录,在南京、徐州、淮安和泰州4个省级储备点进行定点储备,以保障有效供应。(记者 严慧芳 实习生 奚慧颖)

编辑:赵彦

关键词:低价化疗药一支难求 救命药断货几成常态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