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聚·焦点聚·焦点

人生如同一列正在运行的列车,有上车也有下车,人总得下车——

鼓舞病人是医学人文精神的体现

2015年08月19日 10:59 | 作者:顾晋 | 来源:人民政协网-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记得那是20多年前,我作为实习医生第一次走进病房和病人直接接触。这是一个简易的、并不宽敞的单人病房,一张病床占据了大部分空间。床上躺着一个女病人。她消瘦,两眼微闭着,脸色阴沉晦暗。带教老师告诉我,这是一个50多岁的工程师,肺癌正吞噬着她的身躯。大概是因为第一次单独采集病史,我在狭小的房间内感到的是一种无形的恐惧。天气寒冷,窗户紧闭使室内狭小的空间弥漫着一种阴冷的气息。夕阳从窗缝中不大情愿地探进头来,映照着一个无助的男人,这是病人的丈夫。他一直垂着头,长吁短叹。

 

  “您好,我是新来的住院医师,我能和您谈谈吗?”我对病人说,但她并没有理我。“大夫,她刚服过药,有点不舒服。”她的丈夫对我说。

 

  屋里一片沉寂,只有电视机播放着中国女排的实况转播。“今天排球结果如何?”为了避免尴尬,我找了个话题和她爱人说话。没想到的是,病人听到我的话,突然睁开了双眼,“您懂排球?”我问。她立刻来了精神,“我上大学时是校排球队的主攻手呢!”病人一扫刚才脸上的阴霾,和我谈起了她大学时代的排球生活。她神采飞扬,甚至坐起来和我手舞足蹈起来。

 

  我附和着她的话题,时间过得挺快,护士推门叫我:“刘大夫(我的老师)叫你去一下。”我忽然意识到正事还没做呢,走出病室,我寻思着如何向老师交待。病人的丈夫随后跟着我出来,他突然握住我的手,眼里含着泪花说:“小顾大夫,真的太感谢您了!”说着他的眼泪落到了我的手上。我糊涂了,我说,“没……没什么,我只是个实习大夫,我没有做什么呀!”“不,小顾大夫,今天下午这几十分钟,是她半年来最高兴的一天!您知道,她是肺癌晚期,您虽然没有给她什么治疗,但是您带给了她真正的快乐。在她最后的日子,我们每天度日如年,今天她真的很开心!我们没有别的奢望,只要她高兴,我们就得到了最大的安慰!”短短的几句话,使我受到了巨大的震动。

 

  20多年过去了,作为肿瘤外科医生,我治疗过无数病人,但这个病人的印象给我最深。我在思考,为什么几句与疾病无关的话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20世纪末,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医学模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医学从注重疾病本身的生物医学模式发展到社会-心理医学模式。这个转变的核心是现代医学不仅要关注病人的躯体疾病,更要关注因疾病带给病人的一系列心理问题。对于肿瘤病人,医生应该多关心其诊断、治疗方法、药物选择以外的东西,比如,病人能接受肿瘤这个事实吗?病人能够正确面对各种治疗吗?如何让病人坦然面对疾病和死亡?等等。

 

  一个人得了病,所有的人包括家属和医生都把注意力集中在她患的疾病身上,病人的父母会想到如何满足生病的孩子最后的愿望,做子女的会想到如何让亲人尽快接受手术,病人的单位领导想到如何处理善后事宜……于是,癌症患者的家庭内部齐心协力,对肿瘤隐瞒到底。但又有多少人能真正体谅病人自身的真实感受?是彷徨、恐惧、失望、焦虑?此时他们最需要的不是物质上的满足,而是感情上的支持。人们忽略的恰恰是这方面的考虑。对肿瘤的隐瞒使家属和病人承受着双重痛苦,但这种做法是最常见的。

 

  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提醒我们,医生除了要具备高超的技术,过硬的手术技巧,还要有良好的沟通训练,掌握相关心理学、伦理学、法律、道德等诸多方面的知识。“人文”的意思是理想的人性,理想的人。

 

  一位有经验的肿瘤科医生曾告诉我如何安慰即将离开人世的病人:“如果我们把人生比作一列正在运行的列车,把那些病人比作即将下车的乘客,那我们会对病人说,我们是在一个列车上的朋友,人生就是这样,有上车,也有下车,人总得下车,只是有早晚。我们今天在一个车上,明天我们都可能在车下某个地方见面。死亡没有什么可怕的,关键是我们要珍惜每一天,快乐每一天。您想想,高兴也是一天,不高兴也是一天,为什么我们不高兴呢?”

 

  我们要用这样的话去鼓舞病人,这就是人文精神的体现!

 

  (作者系全国人大代表、北京首钢医院院长)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顾晋 鼓舞病人 医学人文精神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