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天下 天下

河西走廊葡萄的喜与忧 葡萄酒打喷嚏 葡萄就感冒

2015年08月27日 20:22 | 来源:新华社
分享到: 

  新华社兰州8月27日电题:河西走廊葡萄的喜与忧

  新华社记者连振祥 张玉洁

  时令近9月,河西走廊的各类葡萄逐渐进入一年一度的采摘期,赤霞珠、黑比诺、品丽珠、梅鹿辄、霞多丽、薏斯林……这些很“洋气”的葡萄品种,最终都会变成葡萄酒,走上餐桌。

  但是,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还没有酿酒企业与农户签订葡萄收购合同,葡萄何处去,尚是未知数。河西走廊里持续了一个夏季的瓜果飘香,在秋季能迎来一个新的甜蜜期吗?

 

  卖给谁呢?

  还有一个多月,李玉强就要采摘葡萄了。他的6亩葡萄园虽然只有4亩挂果,但与去年相比,今年是一个丰产年,葡萄亩产在1500公斤左右,4亩地总产量能达到6吨。“这个产量已经很高了,再高就影响葡萄酒的质量。”对酿酒葡萄的种植,李玉强很在行。

  由于地处北纬36°—38°之间,属于典型的温带干旱荒漠、半荒漠区,河西走廊种植的酿酒葡萄糖酸比适度,非常适宜于有机葡萄酒的酿造,被认为是我国和全世界有机葡萄酒的最佳产地之一,所以甘肃在河西走廊大力发展葡萄种植基地,发展葡萄酒酿酒业。目前,仅武威、张掖和酒泉3市的葡萄种植面积就达到58万余亩,其中武威市有葡萄酒酿酒企业7家,产加工能力已达到10万吨。

  作为武威市民勤县东坝镇的农民,李玉强已经种植葡萄5年了。往年这个时候,附近的葡萄酒酿造企业如紫轩酒业等就已经与农户签订收购合同,而今年却没有企业来签订。6吨葡萄的销路成了大问题,这让李玉强很揪心。

  记者近日在武威张掖调研时,许许多多和李玉强一样的农户,开始为销路发愁了。

 

  葡萄酒“打喷嚏” 葡萄就“感冒”

  往年不愁销路的葡萄,今年为何就困难了呢?

  紫轩酒业公司民勤分公司农艺师陈双生说,葡萄种植是连锁反应,葡萄酒终端市场会倒逼葡萄的收购和种植。葡萄酒市场一直低迷,葡萄滞销就在所难免。今年酒厂和农户没有签订合同,是因为上年的葡萄汁还有积压,今年需要去库存。即使是收购,估计也不会太多。

  据了解,生产1吨葡萄酒,大约需要1.75吨葡萄,武威市10万吨葡萄酒加工生产能力,满负荷生产需要17.5万吨葡萄。武威林科院葡萄研究所所长牟德生说,“如果企业满负荷生产,武威的葡萄酒产能和葡萄产量基本匹配,但受制于葡萄酒市场,有的酿酒企业连一半的产能都没有发挥。”

  鲜食葡萄面对的是广阔的消费市场,而酿酒葡萄市场面对酿酒企业,葡萄酒销量大,企业就需要更多的葡萄,反之酒厂会减产甚至停产,就会停止收购葡萄,所以这个产业最终是葡萄酒终端市场决定源头的葡萄种植。民勤县林果中心主任许兴文介绍说,“农户种植葡萄的收入并不高,价格是酒厂决定的。而葡萄酒卖不出去,葡萄的价格销量自然受影响。”

 

  解决“卖难”须出实招

  一些酿酒企业反映,葡萄种植现在是政府热,企业冷,农户中间变夹生。现在葡萄已有卖难迹象,一旦葡萄滞销,农户没有收入,农户自然会铲除葡萄树。

  农户李玉强说,“酿酒葡萄也可以食用,但产量太大了。我家产6吨,别人家能产10多吨,这么多往哪里销售?谁又能吃得了?”

  武威林科院副院长王多文说,葡萄酒行业要健康发展,企业就必须与农民结成共同体,因为农户是葡萄种植的主力军。陈双生说,一般来说,葡萄树龄越长越好,10年左右的最好。一旦农民积极性受挫,开始铲树,葡萄酒行业生存就很困难。葡萄种植基地要适度,不能盲目扩大化,现在的关键是要把存量基地效益最大化。

  武威林科院葡萄研究所所长牟德生说,目前要解决农户的后顾之忧,可以以政府补贴的形式鼓励酿酒企业先收购葡萄,酿成原酒贮存。

  采访中,甘肃祁连葡萄酒业公司马麒龙说,酿酒企业要有长远眼光,哪怕年份不好,也要保住基地,而政府应该有所作为,要协调酿酒企业先把葡萄做成原酒储藏起来,农民每亩的葡萄投入都在2000元以上,不能让葡萄烂到地里。(完)

 

编辑:巩盼东

关键词:河西走廊葡萄 葡萄酒打喷嚏 葡萄就感冒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