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我家的抗战——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 我家的抗战——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

我家的抗战:我家的流亡之路

2015年08月28日 07:48 | 作者:蔡鸣乔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在母亲和兄长的讲述中,我们这个家族,在南昌郊区的三江口镇是一个大家族。父亲供职于九江三北轮船公司。1939年初,日军开始对南昌发动进攻。先是出动飞机轰炸。听母亲说,那些天,三天两头跑警报。有一次,刚跑到野地里趴下,就看见飞机来了,在民房上空扔下一串黑乎乎的炸弹就飞走了。

  眼看战火烧到了家门口,家族众人在三叔祖的召集下商议办法,为了不受日寇的蹂躏,不在日寇的铁蹄下做亡国奴,大家决定弃家逃难。在三叔祖的率领下,全家族老少几十口人,徒步前往赣南。

  1939年3月底,日寇在施放毒气弹后,6000余日军带着防毒面具攻入南昌,南昌沦陷。三江口镇是战时国民政府南昌县政府驻地,日寇实施了疯狂的“三光”政策,蔡氏老宅在战火中烧得片瓦不存。我们家从此从南昌三江口老家连根拔起,四处漂泊。

  日寇占领南昌以后,中国军队向日军发起多次反攻,南昌周边成了抗日战争前线。在逃难的路上,全家老小要冒着枪林弹雨穿过火线,向南跋涉。一路上很不安全。三叔祖的三儿子良庚叔,是一个十几岁的小伙子,每次都是他在前面探路。有时候,会遇到中国军队在路上设卡,看见是难民一律放行。有一天正遇上中日两军交战,大家躲在一座高山上,从树丛的缝隙中,看到中国军队与上千日军在山下的公路上对峙。国军将士扼守着公路两旁的小山包,仗打得极为惨烈,日军攻了一天也无法通过,死伤惨重。

  路上还曾经遇到零星的日本鬼子。母亲说,有一次碰见一小队日本兵,大家躲到一个周围长满茅草的水塘里,幸亏离得较远,没被鬼子发现,逃过一劫。

  由于家族中有人在赣州工作,逃难前父亲已经失去音信,大哥不得已辍学到赣州投靠亲友务工。所以,在泰和,祖父、母亲带着二哥离开了家族众人,前往赣州寻找大哥。一路风餐露宿,变卖仅存的一点生活用品维持生命。我真的很难想象,在那种兵荒马乱的环境里,母亲迈着她那双“解放脚”(幼时缠过足,后又放开的称“解放脚”),扶老携幼,是如何蹒跚在赣南的穷山恶水中的?到赣州之后,祖父便因为路上受了风寒,一病不起,客死他乡,终年66岁。

  把家眷送回南昌老家后,父亲日夜忙碌在抢运西撤物资的船上。1938年秋,武汉会战以前,从长江中下游向西南转移战略物资持续了两年之久。1938年10月25日,武汉沦陷。父亲所在“长兴轮”正运载物资驶往宜昌,停靠宜昌后因上游无法行驶大型船舶,全体船员奉命弃船疏散,所运物资交由民生公司的小火轮运往四川。父亲因长期劳累,病倒在宜昌。20多天后病情好转,日寇又逼近宜昌,他只好随难民一起逃往四川。

  父亲只身一人来到偏僻的黔江县。据父亲说,当时之所以积极地要去那里,一是多少离家乡近一点,更重要的是,这个单位是公路卫生站,与公路运输有关,也许容易找到乘车回江西老家的机会。一年以后,终于等到了这个机会,从此,又踏上了千难万险的东归之路。

  现在,我已经无法详细知道父亲走的是一条什么路线回到江西。能肯定的是行程开始走的是川湘公路,从黔江经酉阳到湘西的吉首。我在1967年和2006年两次到过川东和湘西,那一路上的崇山峻岭、激流峡谷令人望而生畏。川湘公路是抗战时期沟通四川与西南各省的重要生命线,每天进川的难民和物资,出川的抗日队伍和军需,在狭窄险峻的山间公路上川流不息。日寇的飞机不断地轰炸扫射,使公路上交通更加混乱。

  从1937年起几年的时间里,父亲在中国南部走了一个大大的“C”字,1942年终于在赣州与家人团聚。此时的赣州也是空袭不断,但战争已进入到相持阶段,直到1945年春,日寇才攻入赣州。那时候,我们家已经到宁都避难,在宁都,终于迎来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本文作者蔡鸣乔,籍贯江西南昌。1970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辽宁省优秀教师,曾宪梓教育基金奖获得者。2006年退休。)

 

编辑:王沥慷

关键词:我家的抗战 流亡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