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讯息讯息

明代书画作伪的第二次高潮

2015年09月08日 16:25 | 作者:倪进 | 来源:艺术百家
分享到: 

  明代建立以后,经济、文化复苏,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城市更加发达繁荣,商品生产和交换打开新局面,商业经济已渗入到社会各个领域,主要在淮扬和苏、杭一带较为明显,并出现了一批工商富户,如徽商、粤商,苏商,浙商等。他们的出现,不仅为艺术市场的繁荣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成了书画伪作的主要的销售对象。到了明代中期,商品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字画古玩十分兴旺,正如沈德符所示:“玩好之物,以古为贵,惟本朝则不然,永乐之剔红,宣德之铜,成化之窑,其价遂与古敌。……故以近出者当之,始于一二雅人。赏识摩挲,滥觞于江南好事缙绅,波靡于新安耳食,诸大估曰千、曰百,动辄倾囊相酬,真赝不可复辨。以至沈(周)、唐(寅)之画,上等荆、关;文(徵明)、祝(允明)之书,进参苏、米,其弊不知何极。”(《万历野获编》卷二十六。)这种不论真伪、不计贵贱的疯狂争购,恰好给制造伪书画者提供了骗人牟利的机会。于是各地伪书画在市场上充斥泛滥,其风延续到清代直至近代。据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记载,北京“庙市日期”“城隍庙开市在贯城以西……每月亦三日,陈设甚夥,人生日用所需精细必备。……以至书画古董,真伪错陈,北人不能鉴别,往往为吴侬以贱值收之。”“钟家兄弟之伪书,米海岳之假帖,渑水燕淡之唐琴,往往珍为异宝。”到了明代中后期,其作伪地区分布之广,作伪人数之众,作伪方法和手段之多,以及赝品流传之广,均远远超过了以往的任何时代,形成了古书画作伪的第二次高潮。一些无名书画家或画工,以伪造假书画卖钱糊口,有些出名的文人书画家也向此中讨生活。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云:“骨董自来多赝,而吴中尤甚,文士皆以糊口。近日前辈,修洁莫如张伯起,然亦不免向此中生活。至王百穀则全以此作计然策矣。”张伯起即张凤翼,王百穀即王穉登,两位都是苏州地区著名文人和书画收藏家,他们尚从古董作伪中渔利,其他市俗者就可想而知了。作伪地区主要在苏州、松江、嘉兴、湖州、绍兴、南京、开封等城市,并出现了像詹喜、王涞、逐浪、王彪、圆孔彰、吴颖卯、温葆光、朱生、李著等一批作伪高手。

 

20120602155547_uX2Mf.thumb.600_0

明代书画作伪的第二次高潮

 

  明代书画作伪比前代在手法上、形式上又有新发展,如挖掉旧款改署新款,在本无款的作品上添上名人款,假作配真题跋(从其他作品上割来),等等,几乎集中了我们现在已知的全部作伪的方式方法。

 

  明初,时人喜欢宋画,于是有些作伪者,把明代院画家的作品名款挖去,改成宋代某画家的名款,冒充宋画出售。添款的例子如明代的一幅山水画《阔渚晴峰图》轴(现藏故宫博物院),无款。画原为宣德宫廷画家师法郭熙之作,为后人挖去原款,在右下角添上郭熙伪款,企图当成郭熙的山水画。又明宫廷画师朱端的一幅人物故事画轴(现藏故宫博物院),原画左边中上部有“ 朱端”二字款,下铃有印章二方。作伪者将“朱端”二字挖去,印章也刮得模糊不清,把标签写成《宋马远弘衣渡口图》,但经过鉴定比较,其画法风格不类马远,时代风格又不相俘,详细观察,发现画上方中部铃有“ 钦赐一樵图书”朱文方印,此乃皇帝钦赐朱端的专用印章,他人不能假借。还有一幅马磷款的《观瀑图》轴(现藏故宫博物院),但从它的风格看,很明显是明代“浙派”一路画风,因而马磷款是伪造。再如上海博物馆藏有周臣《观瀑图》轴,是件功力深厚,艺术价值很高的作品,后人擦去原款,画上补书唐寅诗题,抬高身价。类似这种情况还有很多,不一一列举。

 

  在文献著录中也有过这方面的记载。清代顾复《平生壮观》卷十林良条云:“迩来三人(即指林良、吕纪、戴进)之笔寥寥,说者谓洗去名款,竟作宋人款者,强半三人笔也。”他曾见有吕纪《杏花双雀图》,被改款作南宋李迪画,《束力鸟雀蓉桂图》,被改款作黄筌,等等。后来明代“院体”画传世稀少、有些当时宫廷名手之作,竟至没有一件流传下来,和这种改头换面,明画冒充宋画的作伪情况,有很大关系。在今天,鉴别这种伪作手段,并不复杂,主要是个人风格和时代风格绝然不同,认真观察比较,不难泾渭分明。

 

  据史料记载,明中后期,一改看重宋画的旧传统,变为喜爱元人作品,显然这是受到当时“吴门画派”、“松江画派”等的影响,而那些以“元四家”风格为主的著名画家的作品,都可以卖好价钱。如沈周、祝允明、文征明、唐寅、仇英、王宠、董其昌等人的作品,价格“骤增十倍”。这样,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他们的伪作。据说当时沈周的画,早晨流向市场,中午便可看到同样的“副本”,这自然就是伪作了。而不到十天,同样的画已是“到处有之”。仿沈石田画的伪作有几种情况:一是当时人凭空伪造,二是当时人临摹,三是一幅画中,既有别人所画,也有亲笔,真伪杂糅。属于第一类的如《石泉图》卷(现藏故宫博物院),仿吴镇山水。皴笔圆滑,墨色流润,笔墨显得单薄,缺乏沈石田画法的朴厚苍秀之气,和沈氏平日画风无相似之点。据专家鉴定,此卷原系文征明、金琮、祝允明各家所书石泉诗,本无图,此幅图为凭空伪造,用来和各家书迹拼配而成的。第二类例如《东原图》卷(现藏故宫博物院),设色画平远山水,茂林丛竹,平桥远岫,画风与沈氏相近,但笔墨较拘滞平板,有些勾皴笔画不贯气。按此图原本系为杜琼年谱补图,原有祭文一篇。时间为弘治十一年,沈氏七十二岁,应是晚年之笔。但此一幅画法,和沈氏晚年风格大不相同。再从款字看“门人沈周补东原因”八个字,笔画瘦硬造作,有“伸手挂足”之嫌,这些都暴露了临摹者的特征。第三类即真伪相掺的,例如《溪山深秀图》卷(现藏故宫博物院),浅绛山水,结构紧密,用笔较粗硬,皴笔过繁,设色浓重,虽具备沈氏晚年某些特点,但笔画粗俗板滞而有一种火气,缺乏沈氏晚年笔墨中刚柔兼用、劲健清秀的特点。其中局部如杨柳、芭蕉等处,则有所区别,或出自亲笔。此画的拖尾有文嘉、王裕登二跋,均属真迹。这类作品鉴别起来比较复杂,或是大部出于别人代笔,局部亲笔,或全部是别人代笔,抑或伪作,应当具体分析。伪造或摹仿沈周书法的特点,有些是比较明显的。沈周字体学黄庭坚,笔画多修长挺拔,作伪者的用笔则在形式上过于造作,横平竖直,“伸手挂足”的弊病,和沈氏真迹有明显区别。有些伪画作品,从题字中就可认出破绽。

 

  文征明的画也是如此,他虽然作品遍及海内,明王世贞曾云:“以故先生(文徵明)书画遍海内,往往真不能当赝十二,而环吴之里居者,润泽于先生手几四十年。”(《弇州山人四部稿·文先生传》)这一统计虽未必精确,但也道出了伪造文徵明书画的人员之众、时间之长和伪品流传之广。由于文徵明为人宽厚,伪造他书画的人就更加肆无忌惮。明冯时可就曾写道:“有伪公书画以博利者,或告之公,公曰:‘彼其才艺本出吾上,惜乎世不能知;而老夫徒以先饭占虚名也。’其后伪者不复惮公,后操以求公题款,公即随手与之,略无难色。”(《冯元成集·文待诏小传》)故文征明书画的伪作和代笔书画相当多,情况复杂。比之钱选、赵孟頫、沈周等人有过之无不及。一般比较常见的临仿之作如《存菊困》卷(现藏故宫博物院),绢本工笔人物山水,画法仿效文氏中年师法王蒙牛毛皴的一种面貌,初看近似,但细看则可发现画中树木坡石和房屋界画等,笔画拘紧纤弱,画法平板,缺乏文氏清劲雅秀的特点,从绢、墨的气息看,应是当时人临仿的假作。文征明这类细笔画的临仿之作传世较多,伪手水平高低不同,真伪问题需仔细鉴别。又如《深翠轩图》卷(现藏故宫博物院)据画后一段自识云,是为谢晋的《深翠轩诗》卷补图,也是细笔一类,但画法和文氏本来面貌不同,用笔拘板生硬,而且自题记一段的年款、误书正德十三年为己卯(应为戊寅),这种失误,出现于一向认真仔细的文征明笔下,是很难想象的。说明这幅画和题记,都是出于伪作。但前后有明初人俞页木、解缙、王汝玉等十三家为深翠道人所书的深翠诗,却均系真迹。经鉴别认为书和画原非一物,是后人搭配而成,画伪字真。文征明粗笔画法的伪作如《石湖图》(即《石湖三绝》卷之一。现藏苏州市博物馆)笔墨粗硬,是凭空伪造。又《秋林飞瀑图》卷,墨笔画(现藏故宫博物院),仿倪瓒山水,用笔拘板粗滞,无清秀之气,和文征明画风无关。以上举例,可以概见文征明赝品的几种面貌。至于文氏门人朱子朗等所临摹之件,尤其难于分辨,故必须掌握更多的第一手材料,深入研究比较。文征明书法方面如行书、小楷的旧临,伪造的情况也比较多,以小楷尤甚。例如《存菊图》卷后自书诗,笔弱而结许多不稳,应是当时人临仿。小楷《离骚九歌》册页,字体平稳,但风格接近王宠,不类文氏笔迹,因当时有人专门伪作文征明和王宠的书法,看字迹是出于一人之手。小楷《过秦论》册页(现藏故宫博物院),年款作癸丑,文氏应为八十四岁,而此件书法用笔嫩弱,不类晚年之笔,且书风仍接近王宠一路。因此,可以断定此件也是伪作。

 

  可奇怪的是,沈、文二人,还都听任伪作流传,有的作伪者胆子越来越大,竟然以伪造的文征明的假画请文征明题字,而文征明也就“随手”题之,毫无为难之色。

 

  祝允明以书法著称于世,因而摹仿伪造的情况极普遍,特别是草书赝本最多。当时有人说祝京兆草书真迹十不得一。其伪造的书法水平也各有不同。清初人冯铨在跋祝临拟《米南宫论书》卷说:“吴中伪作祝枝山书,小者板滞,大者狂纵,殆入鬼趣。”伪造祝氏狂草大字一类书体的作品,内容大多是“梅花诗”、“兰花诗”、“百花诗”等,其格式是纸本,高头大卷,每行大字二三字不等,行笔狂纵而筋骨外露,使转圆滑,多有失于法度之处。此类凭空伪造之作,至今流传很多;据鉴别对照,多出自一人之手。

 

  明代书画作伪者大都分布在工商业发达、人文荟萃的几个江南重要城市,尤以苏州地区为甚。明代万历前后到清代中期,苏州地区有一部分工匠具有一定绘画技巧,专门以制造假画为生。所造伪品,后来被称为“苏州片”。詹景凤《东图玄览编》曾谈到“苏州专诸巷,伪造书画”。另外一处是苏州桃花坞,这里印刷制版业兴盛,也是临摹古画的集中地。“苏州片”的制作大多数有稿本。以绢本青绿工细画为多。所造名头,大多是古代大名家,如唐李思训、李昭道,宋赵伯驹、赵伯马肃,明代的以造假仇英最多,也有一些是假造文征明等,都是名声最大的大名家。有的在画的后面做上苏拭、黄庭坚、米帝、蔡襄、赵孟頫、鲜于枢、沈周、文征明、董其昌等大名家题跋。苏州制作的假画最多的,一种是假造仇英的画,一种是仿造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他们根据仇英工笔青绿的画风特点,大量仿照制作。其特点是多用绢画,内容故事比较丰富,题材广泛,画面布置繁密,画法工细,色彩鲜艳。这一部分绘画在明代后期,形成特有的时代风格。其中画手有高有低,画法有粗有细。苏州仿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传世的不下二十多卷,布局大致相同,但都是摹自仇英的稿本。于是辗转临摹,和张择端原本完全没有相同之处。画上有的落有仇英伪款,有的无款,全部摹仿仇英画风。这“苏州片”作品,其面貌特征一般比较容易辨认。其中有些作品也有较高的艺术造诣,功力较深,只是这些画的作者姓氏至今无从查考。

 

  明末上海人张泰阶,字爱平,集晋、唐至明代的书画二百余件,于崇祯六年(公元 3455 年)编成《宝绘录》一书,这部著录所记,全系伪作,如三国吴曹不兴、晋代顾恺之、陆探微、隋代展子虔、张僧繇以至宋元诸大家的作品,大都是有底本的仿作,其中有些伪作的题跋,全出自一人之手,所用纸张,大都是松江出产黄粉笺纸。这些伪作,当然决非张氏一人所为,可能是出于专门的书画作伪的作坊。像这样不仅伪造名家书画,还要编书以冒充著录有绪的手段,称得上是卑鄙之极了。清代吴修《青霞馆论画绝句》有评论云:“不为传名定爱钱,笑他张姓谎连天,可知妮古成何用,已被人欺二百年。崇祯时有云间张泰阶者,集所造晋唐以来伪画二百许,刻为《宝绘录》廿卷,自六朝至元明,无朝不备,宋以前诸图,皆赵松雪、俞紫芝、邓善之、柯丹丘、黄大痴、吴仲圭、王叔明、袁海史十数题识,终于文衡山,不杂他人。……数十年间,余见数十种,其诗跋乃一人所写,用松江黄粉笺纸居多。”吴氏所记,与今天所见伪本情况正相符合。

 

  明代名家请人代笔作书画的事例最突出的是文征明、董其昌等,陈继儒、米万钟也有这种情况。

 

  从传世所见墨迹和文献记载相对照,可知继承文征明书面衣钵,而且学他的面貌学的很像的,书法方面有其子文彭、文嘉和周天球等,山水画方面继承人有弟子钱毅、朱朗、居节和文嘉的早年之作。钱毂用笔较粗,居节全仿文氏细笔,文嘉则笔法疏简纵逸,他们从各个方面得文氏的传授,本身的书画都有相当水平,由他们代笔很难辨识。稍后仿学文氏书画,面貌比较接近,能够造出假文氏书画作品的,还有很多人,水平当然有高低之别。

 

  钱毂为文征明代笔的例子,如明人墨迹中黄姬水致钱毂书札请钱为作乔松大石,以后再拿去请衡翁( 指文征明)亲题。意思是请钱画后由文征明落款(见陈焯《湘管斋寓赏编》卷四)。专门作文征明伪画的,以朱朗为最多。例如文氏给朱朗的信札,称“今日无事,请过我了一清债”,“了一清债”是指画债。即是叫朱朗去代他作应酬画,了结一些画债(见日本影印《明贤尺犊》)。又据《平生壮观》卷五,亦云:“与朱青溪手柬大小二十余幅,行书,皆情渠代笔作画以应所求者。”

 

  朱朗,据《明画录》朱朗传云:“朱朗,字子朗,吴县人,学画于文征明,乃以写生花卉擅名,鲜妍有致。其山水与征明酷似,多托名以传。”朱朗的作品,传世不多,大概多是为文征明作代笔,因而以自己名义所作的画,反而少见了。

 

  又如文彭代其父作书的事例。见文嘉《铃山堂书画记》,其中谈到苏轼的《前赤壁赋》缺前四行,是文彭所补书,而且补的四行苏体赋文和后面文氏跋,都是文征明具的名款。可知文彭是代父补书的。

 

  明代名家之有代笔书画,除文氏以外,以董其昌为最多。据启功先生《董其昌书画代笔人考》一文,详加考证。他说:“董其昌以显宦负书画重名,功力本来有限,再加应酬繁多,不能不乞灵于代笔。”迄今所知,书法的主要代笔人最著名的是吴易,作画。代笔有赵左、僧珂雪、沈士充、吴振、叶有年、杨继鹏等(见姜绍书《韵石斋笔谈》、《无声诗史》)。朱彝尊《论画绝句》:“隐君赵左僧珂雪,每赞香光应接忙。”自注云:“董文敏疲于应酬,每请赵文度及雪公代笔,亲为书款。”又顾复的《平生壮观》卷十云:“先君与思翁交游二十年,未尝见其作画,案头绢纸竹堆积,则呼叶君山有年代笔。翁则题诗写款用图章,以与求者而已。”程庭鹭《上竹下弱庵画麈》卷上去:“曾见陈眉公手札与子居老兄,送去白纸一幅,润笔银三星,烦画山水大堂,明日即要,不必落款,要董思老出名也。”以上几条,说明了董其昌书画代笔的情况。他的代笔画,大多是自己落款盖章。代笔的水平较高,功力精能的作品大多出于赵左、沈士充之手。关于杨继鹏为董代笔,董自己也谈多过,据蒯若木先生旧藏董札一册,其中有“……友人杨彦冲(杨继鹏字)精于书画,尝为不肖代劳”一语;又据《无声诗史》卷十:“杨继鹏,字彦冲,松江人,画学师资于董思翁,颇能得其心印。”

 

编辑:陈佳

关键词:明代 书画作伪 第二次高潮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