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更需拷问的岂止是“解雇”临聘教师的“编制”

2015年09月15日 10:34 | 作者: 毕舸 | 来源:人民网
分享到: 

  教师节刚过没几天,深圳数百名临聘教师一夜下岗,校方与大鹏新区对解聘的决定表示无奈,并称由于执行按照《深圳市公办中小学临聘教师管理暂行办法》中对于临聘教师比例不得超过事业编制15%至20%的规定,才无奈做出此举(京华时报9月14日报道)。

  教师被誉为“灵魂工程师”,然而一旦被冠以“临聘”二字,别说拯救他人的灵魂了,连自己的肉体都无处安放。临聘教师与在编教师之间无论是薪酬、福利各方面差异悬殊,更令临聘教师忧心忡忡的是,他们随时面临下岗的厄运。

  一个“编制”,就让临聘教师与在编教师的命运有天壤之别。报道中,那位花了8年时间才考入编制的临聘教师,只是极个别幸运儿,而大量奉献了青春、汗水和智慧的临聘教师,则无情地被解雇。

  由此更需拷问的是“解雇”临聘教师的“编制”。编制本来是一个中性词,通常是指组织机构的设置及其人员数量的定额和职务的分配,由财政拨款的编制数额由各级机构编制部门制定,财政部门据此拨款。然而在现实层面,编制却变得非常复杂。所谓行政编制、事业编制之分,以及不同类型编制所享有的财政拨款及其他政策待遇,是非在编教师及其他“临时工”人员无法享受的。

  如此“编制”,让那些能力、资历都不亚于甚至超过部分在编教师的临聘教师,成为最可怜的人。这岂不是劣胜优汰?为何有了编制,在编教师哪怕水平不行,就足以高枕无忧地端着铁饭碗?兢兢业业的临聘教师就只能下岗?“编制”成了制造行业内不平等、严重有违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方向的制度障碍,主管部门为何还不尽快加以改革?

  围绕编制所推出的一系列入编考核体系,难道就不存在问题?报道中,一位专业水平很高的优秀教师,就因为学历不是本科,年龄超过40岁,无法进入编制而在此次事件中惨遭下岗。为何如今教师的所谓入编考核体系,还在坚持惟学历论、年龄论?考试内容让大量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老师多次无功而返,是否也有偏应试、轻实操的弊端?

  而根据户籍人口来制定编制数量,这套模式已经被证明完全滞后于时代发展,人口流动规律,却迟迟不加以改进。如此设计下的编制,带有强烈的计划经济意味,随之而引发的问题就是,类似于深圳这样外来人口集中的地区,按照户籍人口配置的教师编制远不敷使用,编制变成了卡在学校与临聘教师之间的高门槛,学校明明需要更多有生力量,却限于编制无法吸纳,于是采取临聘方式打政策擦边球。而临聘教师则因为少了一个编制,而缺乏与在编教师对等的权益保障。

  教师队伍不应有临时工,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管理思路。一个是少数人关门决策,设定计划经济思维主导的编制数量管理、无视临聘教师实际教学能力、搞入编年龄一刀切的考核体系,同时让编制实际上沦为保护在编庸人、不思进取者、反向淘汰有能力、进取心强、做出实际贡献的临聘教师。另一种则是真正吸纳广大临聘教师心声、学校、家长和学生对教师素质的评价意见,以及根据21世纪中国教育改革的发展目标,综合制定能者上、庸者下的双向流动机制、根据不同区域人口和经济发展程度差异,因地制宜推出教师培养和管理体系,把用人权下放给地方和学校基层,把评价一个教师称职与否的考核权还给社会,而不是用粗放乃至粗暴的编制体系逆向淘汰,让无数临聘教师赔了青春伤了心,不因为“临聘”就遭受不公对待。这才是“教师队伍不应有临时工”背后的正本清源。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深圳教师下岗 解雇 临聘 编制 事业编制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