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爷爷奶奶”为啥还在教小学

2015年10月30日 14:12 | 作者:清明 | 来源:河南日报
分享到: 

  前段时间,笔者参加了一个调研活动,发现农村学校在办学条件、师资队伍、教育均衡等方面,存在不少突出问题。我走访了一些农村小学,发现有的连操场都没有,体育课、课间操就在教学楼之间的空地上进行,上级配发的一些教学器材,要么限于场地,要么没有专业师资,往往被束之高阁,不能发挥应有作用。更令人担忧的是,很多农村小学教师年龄偏大,“爷爷奶奶级”的教师比较普遍。“哥哥姐姐教高中,叔叔阿姨教初中,爷爷奶奶教小学”,成为当地教师梯队结构不合理的真实写照。

  在豫南某县一个村小学,一名姓李的特岗教师告诉我,学校没有教师周转房,也没有食堂,食宿非常不便。她家住在县城,村里和县城不通公交车,每天往返打车的话,仅路费就需要30元。为节省开支,只能住在已成危房的老教学楼里,放学后还要自己买菜、做饭。由于生活条件差,很多年轻教师不愿意留在农村,流动性很大。当地一位校长说,每年开学前,他最怕两件事,一是孩子们又流失了,二是又有年轻老师走了。据当地教育部门统计,该县特岗教师流失比例在20%左右。今年该县招聘特岗教师200多人,在双向选择环节,当场就有十多人放弃资格。

  年轻人不愿来,来了留不住,年龄大的教师知识结构相对老化,心有余而力不足,使得一些农村小学开全开足课程往往成为奢望。由于地方财力有限,一些农村学校教师理论上超编实际缺编,且学校越偏,越缺少年轻教师,老龄化程度越严重。有的小学由于长期缺乏“新鲜血液”,英语、多媒体教学等课程虽然排上课程表,实际上却沦为应付上级检查的摆设。

  走访中,笔者发现由于生活条件艰苦、收入较低、教师面对的多是留守儿童、责任压力大、教学任务繁重,再加上职称评定难、评优评先机会少、晋升受限等因素,难以吸引并进一步留住年轻人在农村安心从教。一名青年教师告诉笔者,他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见了好几个女孩,人家一听在农村小学当教师,就都没了下文。由于年轻教师难招、职业认同感不高,而中老年教师又难以胜任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导致农村学校教学水平下降。家庭条件较好的,不再让孩子留在农村读书而转向城市求学,这逐渐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优质教育资源越来越向县城的中小学集中,造成农村学校班额少、学生少、教师少,城区学校班额多、学生多、教师多,导致城乡教育水平差距进一步拉大,城乡教师在绩效工资、收入待遇方面差距也相应拉大。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今年教师节期间,李克强总理指出,教师是国家大厦的“基石”,“最重要的教育资源不是楼房、不是课桌,是教师”,强调要为基础教育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为此,笔者建议政府和教育部门应采取更加切实可行的措施,下大力气改变农村教育的现状。首先,要进一步增加财政投入,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建设适量的“周转房”或“教师公寓”,改善教师工作生活条件,缩小城乡学校的差距。二是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农村教师补充机制,继续推进实施农村教师“特岗计划”,畅通农村教师交流补充渠道,解决城乡教师资源配置上的结构性矛盾,促进城乡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三是改善教师待遇,深化职称评定制度改革,在职称评定、评先评优上对农村教师给予政策倾斜,建立农村教师特殊津贴制度,激励和吸引人才积极到农村从教,努力做到以事业留人、以待遇留人、以感情留人,让他们真正成为知识的授予者,人生的引路者,文明的传承者,道德的示范者。(清明)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农村学校 爷爷奶奶教小学 办学条件 师资队伍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