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声·政情>观察 观察

中国将驶入“二孩时代” 计生公共服务等能跟上吗

2015年11月03日 10:44 | 来源:半月谈
分享到: 

  “全面二孩”应以人为最大价值诉求

  人是万物的尺度。人,每一个人,从来不是一个社会的负担,而应是不可多得的财富,不可替代的力量。如果说“全面二孩”政策最重要的价值指向,大概就在于此了。

  按照国家计生委官员的说法,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40多年,我国由于计划生育累计少生了4亿多人,大大减轻了人口过快增长对资源环境带来的压力。但不论怎么看,这“少生了4亿多人”都是一个让人并不感到美好也并不能感到轻松的说法。这里面的确包含了对于“如何做到少生的”这样一种诘问,以及对一些计生利益、行政手段的探询,同样也包括我们今天已经不得不正视的老龄化与少子化并存现象加剧,劳动年龄人口逐年下降愈发严重,以及低生育陷阱或计划生育人口坑现象越来越严峻的现实。

  附加在“全面二孩”政策之上的“应对老龄困局”等说法,曾令一些人士感到了些许功利意味,而颇不舒服。然而试问除了放宽生育政策,还有什么能够化解一个社会老龄化与少子化并存的现象?这其中的逻辑只能是:当关于人的价值导向不被坚守的时候,更多的困局也就接踵而至。事实上,这样的困局同样也包括政策放宽之后如何激发人们的生育意愿。

  虽然没有明说,但“鼓励生育”的意图已然明朗。尽管实施“全面二孩”政策之际,“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仍旧被一再提醒并强调,但通过松动生育控制,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却无疑是此番政策放开的明确意图。相关部门的态度也表明了这一点。记得在2013年实施“单独二孩”之时,各地都出台规定,在政策落地之前“单独”抢生二胎仍属违规;而此番“全面二孩”一个明显的不同,是国家计生委官员认为,现在怀“二孩”不算抢生。但是这样的鼓励真能带来普遍的生育热情吗?

  有多少人想生却已超过最佳生育期而不得不放弃是一方面,有多少人想生却在环视现实或算了一笔经济账之后黯然放弃又是另一方面。解放日报调查显示,上海超过55%的受访市民没有生育二孩的计划。专家表示,按照单独二孩政策实行期间的情况推测,全面二孩政策实行后,一定会提高上海市的人口出生率,但提高比例将非常有限,从长期看,上海市民生育意愿不会显著提高。在云南,去年3月通过“单独二孩”的政策后,昆明并未出现“井喷式”的申请热潮。而此次生育二孩政策全面放开,也没有像想象中那么受“热捧”。

  曾经在“单独二孩”实施中反映出的“社会生育意愿总体低迷,年轻一代对生育淡漠”现状,已足以表明一个道理,那就是不要简单把人口当作一种资源进行调配式管理。即使是国家可以通过计划或行政的手段让国民少生育,比如“少生了4亿多”,但这种结果并不能意味着,它同样可以用放开的方式让国民多生育。

  不以人口为简单的资源进行管理,就需要真正回归对人的尊重的价值导向来。人人生而平等,人的权利保障等,或许显得宏大,却同样投射到人们的生育意愿上来。除此之外,如何在住房、就业、医疗、教育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上为国民提供更为笃定的期许,同样关乎导向原则。问题是这一切都准备好了吗?所谓功夫在诗外,“全面二孩”政策的意图既然在于积极开展应对老龄化行动,那么国家要做的,就不应仅仅是止于放宽生育政策。(杨耕身 杭州日报)

编辑:玄燕凤

关键词:全面二孩 公共服务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