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最政协 最政协

鄂豫陕三省15市的“细水长流”

汉丹江流域城市政协联系协作会议共商生态经济带建设

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要取得最大效益,必须上下联动、步调一致

2015年11月19日 08:58 | 作者:张磊 靳燕 陈明丽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追古,范仲淹《岳阳楼记》诞生于此,“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境界传承不息;

念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由此浩浩汤汤绵延北上,“一渠清水送京津”年均输水量达95亿立方米。

11月17日至18日,汉丹江流域城市政协联系协作会第四次会议在河南省邓州市召开,湖北武汉、襄阳、十堰、荆门、孝感、随州、仙桃、潜江、天门、神农架林区,陕西汉中、安康、商洛,河南南阳、邓州等三省15市政协,围绕“经济与生态共建,发展与美丽同行”主题深入研讨,共商区域改革发展大计。

跨区域的协商民主

“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

发源于陕西省商洛市的丹江,穿陕豫鄂三省而过,在湖北与汉江交汇于丹江口水库———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地。15市政协因水为邻、由水结伴,更因南水北调而结缘。自2014年成立联系协作会以来,已分别在襄阳、十堰、商洛召开了三次主题会议,15市政协互鉴互学、协商共享,以扩大汉丹江流域的开放融合交往,加快汉丹江流域的统筹协调发展。

“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此次以“经济与生态共建,发展与美丽同行”为主题的联系协作会正是对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的生动实践。作为会议的承办方,邓州市政协主席杨振云表示,本次会议就加强汉丹江生态文明建设等问题收到15件报告,市政协将在会后编辑发行《汉丹论坛》期刊详细收录会议的协商成果,并加强宣传推介,提高其社会影响力。

“同饮一江水,同唱一出戏”。与会人员一致认为,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需汇聚各成员地市政协的力量,加强联系合作,表达共同诉求,力促汉丹江生态经济带建设及早上升为国家战略。

抱团式的协同发展

“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

汉丹江流域面积15.9万平方公里,涉及豫鄂陕三省15市100多个县(市、区),经济总量大,人口数量多,在国家发展全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鄂豫陕均属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关键省份,在移民搬迁、生态保护、工程建设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也共同面临南水北调水源保护和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双重任务。

“汉丹江流域是我国重要的传统农业区,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大有可为。”邓州市政协副主席丁耀介绍了本地生态农业的发展情况,建议结合汉丹江流域大部分是农业大市的实际,指导汉丹江流域城市编制区域生态农业发展规划,在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同时,保护流域生态环境,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在孝感市政协副主席周良斌看来,要立足汉丹江流域丰富的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充分挖掘汉丹江流域的名山、秀水、人文、历史等优势资源,发展生态文化旅游,强化资源整合和区域协同发展。“通过推进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文化旅游业及生态农业的发展,发挥流域内各城市的资源和产业优势,合力推动汉丹江生态经济带产业绿色转型、融合互补、错位发展。”随州市政协副主席闵文强补充道。

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王国卿提出,各地市政协要根据《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结合本地实际,在与“十三五”规划对接中找准切口。

常态化的生态保护

“水之不涸,以其有源也”

汉丹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不仅事关三省15市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关乎南水北调工程东、中、西三线顺利实施。实施南水北调工程以来,因要确保“一江清水永续北上”,已经彻底打破了汉丹江流域原有的水资源分布格局,导致流域水环境容量下降,水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的压力增大。

城市是静态的,河流是动态的。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要取得最大效益,必须上下联动、步调一致。与会人员对此达成共识——把生态文明的理念融入水资源开发、利用、配置、节约、保护的各个方面,贯穿水利规划、建设、治理的各个环节,做好“水”文章。

千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汉丹江流域城市政协联系协作会的持续助推下,区域经济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愿景愈加清晰。


编辑:薛鑫

关键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汉丹江流域 区域改革发展 生态经济带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