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12届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十二届全国政协第四十二次双周协商座谈会 十二届全国政协第四十二次双周协商座谈会

全国政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双周协商座谈会发言摘登

2015年11月23日 15:41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全国政协委员、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抢救保护故宫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

目前,故宫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青铜器修复技艺、古代钟表修复技艺、书画装裱修复技艺、古书画临摹复制技艺等,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但随着岁月的流逝,各项传统技艺日渐退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危机凸显。

仅以故宫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为例,目前就面临“人去艺亡”的严峻局面。一是现有文物修复专家年龄结构老化,并且存在退休以后不能返聘或返聘待遇较低的状况。二是近年故宫博物院为使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得以传承,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了15名年轻人。但受户籍制度等政策限制,他们难以获得事业单位编制而成为故宫博物院正式员工,因此面临人才流失。三是古建筑修缮市场化以后,古建筑修缮队伍技术水平普遍较低,不但很难保证故宫官式古建筑修缮工程应有质量,而且使传统营造技艺传承难以为继。四是古建筑材料供应市场上已经难以购得符合要求的优质传统材料,加上实施政府采购,按照一般标准控制经费,难以保证古建筑修缮所需传统材料的质量。

对此建议:

一、 在文物修复专家队伍稳定方面,合理制定文物修复专家退休返聘制度,按照专业技术岗位人员退休标准,保障他们享有与付出相适应的待遇。

二、 在传统营造技艺人才培养方面,对于经过系统培养的文物修复人员,经过严格考核后,可以排除户籍制度限制,作为专业人才加以安排使用。

三、 在传统修缮技艺保护传承方面,改变通过招投标程序选择文物修缮企业的机制,制定使技术队伍相对固定、培训有保证、水平不断提高的制度。

四、 在传统修复材料供应质量方面,解决文物建筑修缮和文物藏品修复中的传统材料供应问题,扶植传统材料生产企业,同时强化质量管理及监督。

全国政协委员、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献研究所原所长王旭东:强化中医文化的科学表达

目前,我国中医药领域非遗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有:一是申报不主动,不积极。二是国内申遗积极性不高。三是申报没有质量,多数传统医药类项目缺乏文化内涵,申报材料仅是成果展示。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对中医文化特质的认识普遍不到位,缺乏文化自信。二是过分强调经济效应,中医的文化研究被边缘化。

中医文化遗产最具特色、最具功效的内容,正是其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对此建议:

一、 强化中医文化内核意识的宣传。尤其是中医行政主管部门,必须掌握中医文化基础知识,设立相应管理和研究机构,建立专门人才队伍。

二、 普及中医文化,加强文化自信,宣传中医文化的实用功能以及与科学的互补功能。

三、 建立国家级中医非遗保护体系,用制度保护中医文化安全和资源安全。

四、 积极申报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进更多中医项目进入非遗保护目录。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家画院艺委会主任、研究员李延声:多为非遗保护和传承办实事

非遗传承人是非遗保护的核心和关键,要多为他们办实事。近几年,政府在政策扶持方面取得很大成效,但离社会现实需要还有较大差距。目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有1986名,至今已有259位离世,他们都是“国宝”。对国家级传承人,政府每人每年补助1万元。但是根据社会消费现实,我和几位委员建议增加至3万元。建议由财政部解决这个问题。

非遗在现实社会中是边缘化的,非遗传承人是弱势群体,应得到更多关注。我与部分委员建议,“央视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频道”。因非遗项目内容十分丰富,仅国家级就有1372项,全国有87万项非遗产品目录,相关部门应想想办法,开办好这个频道。

在“非遗进校园”工作中,我和一些委员曾建议:“将有关非遗的诗词列入中小学教材”。我国是诗歌大国,诗歌对青少年的教化引导往往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沈鹏先生的诗:“草根沃野赛名花,香彻寻常百姓家,兰叶游丝描不足,绵长悠远踵增华”。诗句优美,意味深长,教育青少年认识优秀传统,热爱乡土艺术,尊重民间艺术家。像这样的好诗适合学生诵读。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传承 保护 非遗 物质 文化遗产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