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声·政情>快报 快报

吉林一干部因财务管理不严格被约谈:多亏纪委早提醒

2015年11月25日 09:43 |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分享到: 

  吉林省松原市纪委抓早抓小,实行“四早”预警谈话。图为该市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工作人员正在开展警示谈话。闫冬 摄


  “多亏纪委早发现、早提醒我,避免出现大‘窟窿’、犯大错!”近日,吉林某省直部门领导干部因财务管理不严格被省纪委约谈。该领导回去后立即召开会议,剖析整改,集体“吃药”。

  “拉一把”,防止党员干部的小毛病演变成大问题,像这样的谈话在吉林省已成常态。

  “把严明纪律体现在日常管理监督中、体现到全体党员干部身上。”本着这样的理念,吉林省紧握纪律这把从严治党的戒尺,创新方式方法、研究特点规律,在“拔烂树”、“铲腐土”的同时,探索如何“治病树”、“正歪树”,维护“森林”的健康生态,把握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

  层层传导压力,“修枝剪叶”,压实责任

  如何落实好“两个责任”,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在思想认识、责任担当、方法措施上跟上中央的要求?

  今年以来,吉林省纪委领导班子成员先后约谈领导干部220人,实现了对市(州)党委和纪委、省直部门、省属企业、省属高等院校、省直派驻(派出)纪检监察机构主要负责人的全覆盖;

  对190名落实“两个责任”不力的领导干部开展了问责,其中涉及省管干部7人、县处级干部33人;

  ……

  调研、约谈、检查、问责多管齐下,省纪委不断释放从严执纪信号,点问题、戳病根,督促各地各单位纪检组织抓早抓小,把纪律和规矩立起来、严起来。

  全省各市(州)党委书记、纪委书记“学着干”,层层压实责任,与县(市、区)委书记、县(市、区)长和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进行面对面廉政提醒谈话,对中央纪委、省纪委全会确定的目标任务,跟踪督促落实。

  对约谈中指出的问题,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照方抓药”,立行立改。一些省直部门负责人亲自研究完善主体责任落实机制;有的省属国有企业从身边的违纪案件中吸取教训,有针对性地整改;有的省属高校组织对巡视组反馈意见整改情况进行“回头看”,强化立规执纪。对领导干部存在的一些问题,有的结合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自觉向组织说明情况,争取主动;有的在民主生活会上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大家一起“红红脸、出出汗”。

  各级纪委抓节点、立规矩,明确纪律要求;剖析典型案例,用违纪违法人员的忏悔书开展警示教育,敲警钟,把纪律刻印在党员干部心上。一些地区纪委对涉及子女升学结婚的党员干部登记造册,逐一开展关爱谈话、签订廉洁承诺书,防止借机敛财问题发生。

  纪在法前,抓早抓小,“治病树”

  大安市一位“名人”用权任性,不久前被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并被免职,在当地引起强烈反响。

  说起这位“名人”——大安市卫生局的董某,很多人都说他“人际关系好”、“会办事”、“谁到他那儿去他都会热情招待”……殊不知,几年来他大吃大喝、“豪爽”大方,花的都是公款!他以虚列值班费等手段,从账内套取现金支付超标招待费。“现在东窗事发说啥都晚了。”董某追悔莫及,“平时喜欢通过吃喝结交朋友,没想到纪委执纪越来越严。”

  董某的“豪爽”、“重感情”具有一定代表性。大安市纪委在今年的日常检查中,就发现了4起虚开发票套现支付招待费的问题。

  也正是在人情文化、面子文化等思想观念支配下,该省带有地域文化特征的升学宴、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等问题禁而不绝。

  怎么办?

  抓早抓小,棒喝叫停,让纪律规矩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吉林省横下一条心纠正“四风”,咬住老问题、盯紧新动向,持续发力、久久为功。省、市、县三级联动,抓住重要时间节点,不间断地开展一系列明察暗访和专项行动,不间断地查处和曝光典型问题。

  今年1至10月,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和“四风”问题441起、处理508人,涉及处级干部36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431人,让顶风违纪者“长记性”。省纪委先后16次点名道姓通报曝光典型问题217起305人,督促党员干部把“不敢”变成一种自觉习惯。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还探索创新和改进纪律审查方式,动辄则咎,把纪律管到位,严到份,划出“警戒线”。

  省纪委参照中央纪委做法,制定了4个规范性文件,进一步严格请示报告制度、完善问题线索受理和处置机制等,使线索处置、纪律审查、执纪审理各个环节都冲着纪律去。分析反映干部问题线索从以前的“盯违法”变成“盯违纪”,对每件反映领导干部的问题线索,都逐项、逐人列出关键点,先纪律后法律,件件都要分类处置,尤其突出违反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方面的问题。

  今年前10个月,四平市纪委坚持关口前移,谈话函询125人次,同比增长67%,咬耳朵、扯袖子,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松原市纪委建立了党员干部廉洁自律“四早”台账,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早查处,对党员干部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实现预警。

  “拔烂树”,强震慑,遏制腐败蔓延势头

  不换挡、不刹车,吉林省紧盯十八大以后不收敛、不收手,问题线索反映集中、群众反映强烈,现在重要岗位且可能还要提拔使用的领导干部,加大纪律审查力度,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

  今年1至10月,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初核问题线索7955件,同比增长57.2%;立案7939件,同比增长68.2%。其中,涉及地厅级干部26件、县处级干部334件。

  虽然严重违纪涉嫌违法立案审查的只是极极少数,但随着这些“重量级人物”的接连落网,大大增强了纪律审查的震慑和遏制效果。

  可是,有没有“上面九级风浪,下面纹丝不动”?省纪委领导深入全省一些市(州)、县、乡村调研发现,这种现象在基层确实存在。从信访举报看,群众反映基层干部问题线索比例也是居高不下,如通化市900多个行政村中,有300多个村的村干部被举报。

  不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从严治党就无从谈起,群众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满意度也会打折扣。吉林省全省总动员,突出审查“小官巨贪”问题,审查那些坑害老百姓的人和事。省、市纪委梳理重点问题线索,挂牌督办;县级纪委唱主角,对老百姓深恶痛绝的优亲厚友、欺瞒骗取等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让那些心存侥幸的基层干部收敛收手。

  今年1至10月,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发生在基层和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7579件,同比增长65.6%;给予党纪政纪处分7189人,同比增长55.5%。(记者 董亮)

编辑:玄燕凤

关键词:干部因财务管理不严格被约谈 财务管理不严格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