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讯息讯息

第六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开幕

2015年12月04日 14:40 | 来源:新浪收藏
分享到: 

今天下午,第六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 (以下简称“深双”) 将在深圳蛇口开幕。


昨日,第六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 (以下简称“深双”) 于深圳市政府新闻发布厅举行开幕新闻发布会。深圳市政府副秘书长许重光,深圳城市 \ 建筑双年展组委会秘书长、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副主任薛峰,以及本届深双的四位主要策展人艾伦 • 贝斯奇 (Aaron Betsky),阿尔弗雷多 • 布林伯格(Alfredo Brillembourg)& 胡博特 • 克伦普纳(Hubert Klumpner)和刘珩(Doreen Heng Liu)出席发布会现场。会上,许重光宣布2015深双已一切就绪、蓄势待发,为翌日的正式开幕式及近三个月展览做预热宣传。


展览现场

新闻发布会现场

本届深双以“城市原点”(Re-living the City)为主题,以重塑城市与家园,打造美好未来世界为主旨,倡导对建筑、城市的现状再利用、再思考和再想象,通过设计重塑人们的日常生活。不再单纯依赖他人设计的宏伟蓝图,不再只专注于打造全新的城市或建筑,而是用好、用尽现有的一切去重新思考、重新演绎。此次展览的主题强调城市再体验,同时试图洞悉城市本身。该主题表明城市是一个持续性的项目,属于每一个人、每一天,并且激发公众不断对城市进行再造和反思。


2015深双策展团队来自四个大洲,他们包括:评论家、策展人Aaron Betsky,同为城市智库(UTT)负责人、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建筑与城市设计系主任Alfredo Brillembourg与 Hubert Klumpner,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学院兼任副教授、南沙原创主持建筑师刘珩,并联合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 Zurich)共同完成本次策展工作。在策展团队看来,本届双年展中的许多形式和图片对观众而言都并不陌生,而许多想法也都是微小的,甚至是临时性的。这就是基于现有条件的建筑和城市,这就是利用少量的资源实现需求。双年展使用了新技术但同时也结合了工艺和回忆。这是一个由人们共同打造的、面向当今城市中各种社会群体和经济群体的建筑。从策略性城市化到拼贴建筑、从对珠三角的方案到以互联网改变街区的方式,本届双年展将为深圳和其它城市描绘一幅也许并不那么光鲜亮丽、但却更具集体意识、更加宜居的未来图景。


主展场五大展览板块

3D 拼贴城市——出乎意料又似曾相识


拼贴和集合作为艺术创作的手段兴起于20 世纪早期,与将现实视为虚幻的绘画手段相对立。过去十年里,建筑师已欣然接受拼贴概念。在本届深双的“3D 拼贴城市”(Collage City 3D)板块,参展者力图展现他们多样化的建筑手法,从垃圾或旧材料的直接收集组合、到现状空间或建筑结构的占用、再到利用计算机和社会建模手段演示各种场景等等。在Aaron Betsky看来,新事物的震撼必须源自对现状的重新利用,并通过回声效应而实现,这一部分的展览会呈现一种出乎意料但又似曾相识的感觉。重点参展作品包括海德堡项目(The Heidelberg Project)的“授权于民(Power to the People)”和Rob Voerman的“混沌深圳(Shenzhen Entropy)”。


激进城市化 ——自下而上的城市策略


本次双年展的“激进城市化”板块,将更多呈现为了追求社会和环境公正、多元化和平等而创造的另类房屋、交通、生产和娱乐模式。展览将凸显不同形式的激进案例,对建筑师的角色提出质疑并对进行了学科的重新定义,为建筑和设计思考开辟了新疆域、明确了新功能并赋予了新的合理性。Alfredo Brillembourg和Klumpner则呼吁人们关注普通民众在重塑城市肌理、满足其自身需求方面的作用和努力,提倡通过自下而上的创新寻求城市设计的根源所在。ETH荣誉教授Anna Heringer及Martin Rauch将展出 “城市土方(Urban Earthworks)”。


珠江三角洲 2.0——平衡即是多


珠三角地区是中国过去三十多年快速城市化的示范性区域,现在也面临何去何从的选择。本届深双将列出珠三角地区所面临的十个紧迫而重要的问题,涉及土地、空间、环境和人口爆炸相关等课题,期待城市规划师、建筑师以及各种专业设计师的共同思考。重点项目包括韩国的WISE Architecture的“记忆之城(The City that Re-Lives its Memories)”和北京MAD建筑事务所展出“未来的海上森林城市”计划等。


社交城市——分享你的城市愿望


21 世纪的城市催生出一种新的城市现状:互联互通、日趋碎片化和持续流动。这意味着城市规划需要不同的工具和手段。社交城市(Social City)项目,由荷兰知名设计品牌droog创始人Renny Ramakers策展,通过独特的手段将数据映射、公民参与研究和设计方案结合在一起,基于真实和虚拟的城市居民生活体验,为城市设计提供一种更加灵活的策略。这一展览项目将香港和深圳在Mark van der Net、Jan Rothuizen、埃因霍温设计学院的四个装置场景中予以对比,外加一个在线平台社交城市,其中每个项目、研讨会和讨论都成为实现人性化尺度的城市规划的催化剂。


创客展会——改变世界的开放设计


随着设计软件、数字制造工具和原型营销工具在互联网上日益普及, 如今每个人都能生产、管理、交付几乎所有产品。这一新兴的对象经济背后的参与者将其工作定位于愿望和需求之间。一方面是生产愿望中的物品,而另一方面是制造有实用功能的物品。分策展人Benjamin Ward希望在一个数字化的时代传达对美、可持续、对文化和手工技能的保护,展示新生创客们和新的城市建设者们一样也正采用日益民主开放的设计、生产和通讯方式,机敏地回应新千年的愿望和需求。重点参展团体包括Eskayel、Phil Ross及Brandon Kruysman & Jonathan Proto等。


除了主展览的五大板块,如深双在过去十年五届中积累起来的规范,本届的展览还包含: 国家(地区)邀请展、外围展、企业特别展、公共教育活动(双年展学堂),并新增分展场。


“国家(地区)邀请展”项目邀请各国知名文化机构、团体参与到双城双年展中。今年的国家及地区馆包括如澳门馆、芬兰馆、荷兰馆和爱尔兰馆等。主题馆有由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V&A)带来的“无名的设计”,建筑师尹毓俊策展的“城市复兴再思考”(Rethinking Urban Renewal)、十五位室内设计师的家具作品“城•家”(Household and City)、Tim Durfee & Mimi Zeiger 策展的“此时、彼地”(Now,there),来自深圳本土的“土木再生”发起的“身边的城市”(My City)自发建造独立调研等。


主展场的两个户外装置有来自探索建筑和设计实验室(LEAD)的“竹亭”(The Bamboo Shelter)展示如何以最简单的方式实现迷人另类的建筑成果,提倡对自然材料进行创新性应用,通过这类材料的象征性和文化性关联,强化项目所在地的本地特性。奥地利艺术家Siegrun Appelt设计的户外装置“ 5.3449019547362e+133 ”由72 盏照明灯组成,分布在 8 根桅杆上,通过计算机程序随机原理展示一场经过精心设计的灯的开与关的互动。这个项目名称来自不同照明序列相互作用可能产生变异的数量,虽然人类在其生命周期内是不会有足够的时间去了解和体验所有的可能性的,但光会不断创造出新的、轮流交替的感知视角。


企业特别展是由深双的长期合作伙伴自主设计、展示企业形象与社会责任的展馆。外围展则是面向全社会征集,由有意向的机构根据当届主题量身定做一个创意性外围展,或提交一个符合本届展览主题的已成型展览方案,并由学术委员会审议选出,最终由策展人及组委会决议,今年有24个外围展最终入围,形成了覆盖全城的深双地图。


UABB学堂的设立是双年展公众化、普及化的重要一步,深双渴望与社会公众开展广泛的交流互动,通过为市民提供各类免费课程,带领市民深入了解全球普遍存在的城市问题。无论是专业人士、创意人群、老师学生、家庭社区,都能在UABB学堂里找到感兴趣并满足知识渴求的项目。2015 UABB学堂联合人民建筑基金会、TEDx、有方、子桥等文化品牌,共同策划近两百场展期活动,将展览理念通过活动、表演、工作坊等多种通俗易懂的方式展现给观众。UABB学堂认为“城市\建筑”并不只是城市和建筑专业圈内的事,而是全民都需要关注的话题。我们的活动也不仅限于城市\建筑领域,而是延伸到任何可以对城市文化产生影响的事件。UABB学堂旨在通过开展与市民息息相关的活动,把“城市\建筑”从象牙塔里面请出来,让市民更加了解自己所生存的城市,将双城双年展打造成一个永不落幕的城市知识课堂。


分展场展览特点


分展场作为今年新增的一个板块,选择传统建筑,寻找不一样的可能性。


分展场设立在广东特色围屋“西埔世居“,该展场由艺术家杨勇担任总体策划,将以“共享之屋”为主要概念,着力激活这座位于深圳龙岗中心城的传统民间建筑。展览计划结合房屋改造,分展场不仅包含当代艺术和设计作品的展示、集装箱“未来市集”、鲜花装置作品,展期内还将举办厨艺生活工作坊、多媒体歌舞剧现场等系列活动。画家滕斐、设计师黄扬、影像工作者梁荣三人组成的明天见组合将根据西埔世居居民的生活拍摄名为《没有什么不能告诉你 / There is Nothing I Can’t Tell You》的系列微电影。

编辑:陈佳

关键词:第六届 深港城市 建筑双城双年展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