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中国的“神药”与“白衣使者”

2015年12月04日 15:39 | 来源:新华社
分享到: 

新华社内罗毕12月4日电通讯:中国的“神药”与“白衣使者”

新华社记者董瑞丰 林晓蔚 吴长伟 袁卿

乌干达中部瓦基索区的一个小镇上,十几名妇女带着孩子在当地一家诊所候诊。经诊断,安加丽娅得了疟疾。但她并没有惊慌,而是乐观地告诉记者:“按照医嘱,我服药5天后就会没事了,这真是神药!”

乌干达是疟疾高发区,乌干达卫生部疟疾控制项目负责人迈耶斯·卢哥姆瓦博士说,2006年起,乌干达改变了疟疾防治政策,用青蒿素取代奎宁。2012年起,中国产青蒿琥酯成为治疗重症疟疾的一线用药。青蒿素复方抗疟药物大大降低了乌干达的疟疾死亡率,从2000年的每天死亡320人减少到目前的140人。

小镇诊所的一名护士说,患者使用青蒿素药物后不会出现虚弱和疼痛。“现在病人们都要用青蒿素药物。他们在治疗后可以正常工作,孩子们可以正常上学。”

从2007年至今,中国抗疟团队在蚊虫肆虐的科摩罗一待就是8年。8年来,他们帮助这个非洲岛国取得了抗击疟疾的胜利。

据统计,2006年科摩罗发生疟疾病例共计10.8万例,致死34人;2014年,该国疟疾发病人数减少至2000余例,与2006年相比下降了98%,并且实现了疟疾病例零死亡。科摩罗抗击疟疾疫情的巨大成功要归功于青蒿素。这是历史上首次通过群体药物干预,使用中国的创新药物使一个非洲国家快速控制疟疾流行的成功案例。

经过近一年半的奋力抗争,塞拉利昂终于走出了埃博拉的阴霾。塞拉利昂卫生部长福法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忆说,去年5月塞拉利昂暴发埃博拉疫情后,中国是第一个响应塞国政府要求迅速前来援助的国家,此后,来自中国的人力、物力援助源源不断。“语言不足以表达我们对中国的感谢。”

埃博拉疫情解除以后,中国医护人员依然坚守在塞拉利昂病毒监控第一线。中国疾控中心援塞固定实验室第三批检测队队长许文波说,中国实验室将和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塞方卫生部在后埃博拉时期开展密切科研合作。对塞拉利昂后备人才的培训也已经启动,希望将来实验室移交给塞方后,该国科研人员也能独立运转实验室,熟练掌握工作流程和操作技术。

69岁的阿玛利娅所在的农场距离纳米比亚首都温得和克150公里,但为了不错过中国医疗队每周三次的针灸治疗,她最近一直借住在温得和克。

9年前,阿玛利娅的膝盖受了伤,曾在纳米比亚各大医院尝试治疗,但久治无效,直到上个月,有病友推荐她到首都的国立卡图图拉医院的中医科来试试。

“我的膝盖肿了很多年,一直在折磨我,我真希望有张照片让你看看我以前的样子。后来,我来这里治疗,现在肿胀彻底没有了,我太感谢中国医生了,”阿玛利娅对记者说。

中国医疗队在纳米比亚行医近20年,在这个200多万人口的国家具有很高的声望,其中始建于1996年的卡图图拉医院的中医科就是中国援助的医疗项目之一。现在,这个中国医疗队所在科室有两名医生和两名护士,平均每月要接待600多名病人。

王鹏医生说:“我们用简单的方法帮助当地人解除痛苦,让人感动或开心的例子不胜枚举,每天都在发生。”第十批援纳医疗队队长郁继伟说:“有的病人康复后,高兴得跳起舞来,这种场面太感人了。”

从1963年中国政府应邀向阿尔及利亚派出第一支援外医疗队,至今已经过去了50多年。中国先后向非洲50多个国家和地区派遣了2万多人次援外医疗人员,救治了数以亿计的非洲患者,为非洲培训了数以万计的医疗人员。中国援非医疗队被誉为“白衣使者”“南南合作的典范”和“最受欢迎的人”。(完)

编辑:巩盼东

关键词:中国神药 白衣使者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