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央企补贴制度应恪守公开公平原则

2015年12月09日 10:50 | 来源:新京报
分享到: 

央企是否应该接受政府的财政补贴,这个问题并不能一概而论。目前的问题是这方面的信息公开程度不够,使社会监督无法落到实处,民众的疑问也无从解答。

据报道,今年前三季度,306家在A股上市的央企及其子公司中,有67家出现了亏损,占比高达21%。随着亏损央企的增多,政府财政向它们提供的财政补贴也水涨船高。统计表明,从2012年到今年上半年,中国石油获得342.24亿元的政府补贴,成为306家公司中的“补贴大王”,另一家东方航空则以获得补贴98.26亿元排名第二。

政府财政补贴央企,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老话题。实际上,不仅央企接受中央财政的补贴,地方上的国有企业也或多或少地得到了地方政府的补贴。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如果经营不善或亏损,最终的结局只能是破产倒闭,当它们能够得到政府补贴,就会对“优胜劣汰”这一市场法则造成颠覆效应。相对于很少或者没有得到补贴的民营企业来说,容易造成市场竞争的不公平。

但央企是否应该接受政府的财政补贴,这个问题并不能一概而论。目前,我国对国有企业分为商业类和公益类两类,商业类企业应该按照市场法则运行,如果经营不善出现亏损,政府财政对其补贴确实容易产生与其他非公资本所有制企业的不公平。有的央企所处行业市场竞争并不充分,经营压力小,利润率高,获得补贴的理由不充分。但公益类企业承担了社会公益产品的生产,政府为了照顾民众利益,通常不会完全按照企业生产成本来定价,使得企业的盈利水平低下甚至出现亏损。对于这类企业,政府确实有责任实施财政补贴。这种补贴的最终受益者是消费者。

民众对政府财政补贴国有企业之所以存在较大疑虑,主要的问题在于这种补贴并不透明。目前,政府补贴通常是由已经上市的国企在其规定必须公布的信息披露文件中公开,但是并不是每一家国有企业都已上市,那些尚未上市的国企是否得到财政补贴,得到了多少财政补贴,民众无从了解。一方面,财政补贴进入商业类国企扭曲市场法则,另一方面,一些公益类国企其产品定价明显高于其生产成本,屡屡传出高管领取天价年薪、职工有明显超出社会平均水平的收入和福利的新闻,再向其提供补贴,自然会引起民众质疑。

政府财政补贴企业并不是不可行,而是需要更全面的社会监督,这方面的信息公开程度不够,社会监督也无法落到实处,民众的疑问也无从解答。目前,在政府财政信息公开中列出了对企业的补贴,但提供的只是一个笼统的数字,民众难以了解这种补贴的具体实施情况。因此,政府需要在财政公开的框架下,将财政补贴国企的信息彻底公开,并且必须公开到每一家企业,从而将这种补贴置于监督之下。

在经济结构调整的背景下,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很多央企或者地方国企,其亏损面也在增加,但国企背靠着政府,其困难程度低于民企等非公企业。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对国企的补贴更应该恪守公开和公平的原则,一方面要督促公益类国企严控成本,逐步减少补贴,一方面要减少乃至取消对商业类国企的补贴,让它们真正接受市场风浪的磨砺。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央企补贴制度 公开公平原则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