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援藏干部:心系百姓 情牵农牧民

2015年12月12日 14:36 | 作者:刘子明 | 来源:新华社
分享到: 

冬日的西藏高寒缺氧、天寒地冻。援藏干部舍小家、顾大家,为雪域高原的经济发展、民族团结奉献着热血和青春。藏族同胞亲切地称他们为“奔达”,藏语意为兄弟。


心系百姓 情牵农牧民

湛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漫山遍野的牛羊,这是冬天的雪域高原。“动物防疫无小事,牲畜都是农牧民的心头肉,一旦发生疫情,事关稳定大局。”看着牛羊在高原健康地奔跑,北京援藏干部左春伟的心里踏实了许多。

左春伟现任拉萨市农牧局副局长,分管兽医和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由于经常下乡,给牛羊防疫,这位“都市来客”很快和乡里的农牧民打成了一片,被乡亲称之为牛羊的“保护神”。

牧民索朗提起左春伟激动得不知说什么好,只有一个劲儿竖起大拇指表达感激之情。

“有一次,夜里突然接到一个电话,有9头疑似染病的黄牛被牛贩子卖到了拉萨的一个牧区。该牧区的牛羊都是几百头在一起散养,万一发生疫情,后果不堪设想。”左春伟说。

那天,他冒着近零下20摄氏度的严寒,走了4个多小时,敲响了90多家农牧民的家门,逐一排查,终于在凌晨5点找到了那9头疑似染疫黄牛,有效阻止了疫情传播,避免了农牧民300多万元的经济损失。

“21年来,北京先后选派了600多名援藏干部,本着优中选优的原则,给那些有抱负、有情怀的人提供广阔的平台。”北京援藏干部总领队马新明近日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

的确,援藏干部没有辜负组织的期望,一拨又一拨,21年接力援藏工作,为建设美丽新西藏作出了贡献。拉萨市群众文化体育中心,是迄今为止西藏最大的援藏单体建筑,填补了没有大型文体场所的空白;德吉罗布儿童乐园的建成使用,填补了高原没有大型游乐场所的空白;牦牛博物馆成为世界上唯一以牦牛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


发展经济 提高百姓幸福感、获得感

“拉萨的净土健康产业开展得如火如荼,带动直接就业人员8万多人。”农业部援藏干部、现任拉萨市副市长周普国说,“通过调研国内外产业发展的趋势,针对产业结构调增新局面,结合西藏水、空气、土壤、人文环境‘无污染’的优势,发展高原绿色产业无疑是一条好路子。”

两年来,拉萨净土健康产业发展迅速。奶牛规模化小区发展到19个,城关区白定村奶牛养殖中心建设标准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古荣糌粑、玛咖酒、尼木藏香等净土品牌市场走俏。

“在西藏能够耕种的土地不多,通过援藏资金,必须建现代农业。”谈起发展思路,北京援藏干部、堆龙德庆县委书记陈献森兴致很高。

“老百姓种青稞,一亩地纯收入800块钱左右,如果搞现代农业,就是种普通的蔬菜,一年一亩地纯收入1.9万。如果种高附加值的作物,比如藏红花、藏灵芝等,农牧民的产值收入还要翻番。”他说。

堆龙德庆县的村民次仁说:“援藏干部给我们带来了好的致富门路,收入提高了不少,我们生活得很幸福。”


精准扶贫 助力旅游

冬日的雅鲁藏布江静静地流淌,夕阳西下,江水潋滟,风光如画。林芝市工布江达县阿沛村的藏式民俗宾馆,生意红火,接待着四面八方的游客。

“今年分红8000块,真的感谢福建援藏干部傅世宗,他帮我们建的这个宾馆成了俺村的‘摇钱树’。”村贫困户达娃说。

傅世宗从福建省农业厅争取援藏资金300万元,用于开展产业扶贫效益入户机制试点工作,在工布江达县阿沛村建了林芝市第一家村级现代化藏式民俗宾馆。

“今年帮助了300名贫困群众解决了酱醋油盐米醋茶等生计问题。”傅世宗告诉记者,宾馆的产权由扶贫部门代行管理,经营权租赁给实力强的旅游服务企业,扶贫部门每年将60%的宾馆经营收益发放给建档立卡的贫困农户。

无独有偶。平均海拔4300多米的西藏阿里日土县,是西藏境内距离拉萨最远的一个县,也是一个边境城市,有着350公里的边境线,人烟稀少,气候恶劣。来自河北省的援藏干部郭勇,现任日土县委书记,在那里一干就是5年。

“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是对我工作最大的肯定。‘十二五’期间全县财政收入增长了4倍。”郭勇说,“班公湖景区荣膺国家‘3A’景区,德汝度假村被评为‘全国旅游先进集体’,白绒山羊成为‘国家地理标志’等等,发展旅游业我们尝到了甜头。”

如今的日土县,县城规模比5年前扩大了2倍多,多玛小城镇建设、甲岗边境小康示范村建设、日土宗整体修复建设等一系列惠民脱贫工程正全面实施。

对于自己的援藏工作,郭勇这样感言:“援藏不是镀金的天堂而是千锤百炼的熔炉,5年的雪域锤炼,是我受益终生的精神财富。”

从山色空蒙的“西藏江南”林芝,到苍茫神秘的阿里;从日光之城拉萨到青藏高原腹地那曲……西藏七地市无不活跃着援藏干部的身影。他们的爱跨越万水千山,已在雪域高原延伸。(完)

编辑:巩盼东

关键词:援藏干部 心系百姓 情牵农牧民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