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应以何种维度看“起不来”奇葩辞职信

2015年12月15日 15:44 | 来源:光明网
分享到: 

 23天工作日,迟到了17天;长沙冬天太冷,早上赖床起不来。90后刘小姐因此选择了辞职。Smd潇湘晨报网记者调查得知,刘小姐是长沙一广告公司的文案策划员。她的这份离职申请表是12月9日在微博上公开的,分公司总经理对此无奈地签字同意,“现在的90后,太不负责任了,我表示无语。”(12月14日《潇湘晨报》)

  自晒自曝,自话自说,奇葩辞职信确实有太多的怪异之处,莫如一些网友所说那样,“字迹是一个人”的辞职信,更像是一个恶作剧式的“自我炮制”,以最大化的获得了眼球效应。如果从广告的角度来说,这确实不失是一种成功的营销,以“起不来”作为辞职的理由,同时又以“现在的90后,太不负责任了,我表示无语”作为评价,再以“懂你”作为审批结语,辞职信果然奇葩十足,想不让人关注都很难做到。

  一个之前如同“僵尸”般的个人微博,因为这件奇葩辞职信而转发率倍增,微博的人气也迅速提升,大有成为“名博之势”。然而,采取这样的方式究竟合适么?如果说凤姐们的营销策略,是以“三俗”见长并作为取胜之道,那么奇葩辞职信的方式是不是如出一辙?自然,当事人的行为方式就应当受到谴责。不过,在声讨这种秀下限线的行为同时,是不是也应对其产生的环境进行必要的反思?

奇葩辞职信有多种版本,无论是“世界很大,我想看看”,还是“我要像梦一样自由,回家养猪”,其实每一个都具有营销的成份。无论是辞职者的怪涎,还是用人单位识趣的配合,两者之间形成了一种高度的默契,并营造出一种彰显个性和尊重个性的良好环境。当然,在舆论的围观之下,公众很容易由此产生错觉,纷纷效仿之下也会出现行为上的偏差,以至于在辞职之时,没有“最奇葩”只有“更奇葩”,这恐怕才是最让人感到可怕的地方。

  在这个炒作为王的时代,我们应当以何种维度来看待这种现象?保持理性、客观自然是最重要的前提,更重要的是,必须对其出现的社会背景,要有更为清醒的认识。奇葩辞职信的走红,恰是社会整体浮躁与虚浮的浓缩,也是需求侧发挥作用的终极结果。正是有了众多猎奇求新的公众心态,才有了各种推陈出新的迎合行为。不道德的行为产生,是因为其面临的受众缺乏道德性,同时整个社会也缺乏对不道德行为的纠正机制。

  当一个人,以不道德的行为,比如丑化、庸俗、媚俗和恶俗的方式,来获得名声和利益,在一个道德机制成熟的社会生态中,其必然会面临着其大的风险。比如被舆论所谴责,被社会所排斥,也会被社会征信体系所反制,不但难以获利反倒会付出惨痛的代价。反之,若是没有任何成本顾虑,反倒成为投机取巧的捷径,势必就会导致价值观的反置,行为也会以荒涎和奇葩作为最终标签。

  我们当然可以在生活中有一些调侃的行为,从而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快乐起来。不过,任何行为都不能触及底线,更不能带来认识上的错觉和行为上的诱导。奇葩辞职信的井喷出现,不过是“个性解放”的一种假象。因为真正的权利保护和实现,并非要“穿着奇葩的外衣”,在欠薪治理还未有穷期的大背景下,这样的炒作和营销,带来的必然是社会信任的损害,以及对劳资关系的潜在破坏。唯有看到了这些深层次的危害,对于奇葩辞职信才不会“一笑了之”。(堂吉伟德)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起不来”奇葩辞职信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