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争鸣 争鸣

“求借鉴”的忏悔书写给谁看?

2015年12月18日 13:24 | 来源:光明网
分享到: 

福建省环保厅副厅长的王国长,十八大以后仍然不收敛、不收手,顶风违纪,收受钱物。比如所收受名烟名酒用不完,就自己拿到远离单位和家的礼品回收站去变卖。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在写忏悔书的过程中,他多次请求执纪人员提供别人的样本供他抄写。(12月17日《中国纪检监察报》)

贪官东窗事发,忏悔以警世人,这也算挖掘正能量的寻常方式。“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老虎被打,苍蝇挨拍,如果权力者心有戚戚,事后忏悔也是一碗感人的“鸡汤”。不成想,当事人“创作”忏悔书,却“多次”要求照样本“画瓢依葫芦”,如此格式化的忏悔,究竟是表演给谁看呢?

这些年,动辄万言的悔过书几乎成为近年来落马官员的“标配”。这些忏悔里面,有真心实意的悔过,亦有心怀鬼胎的造作。在这些痛哭流涕的表演式悔恨中——“忏悔”是假,开脱罪责是真;“痛心疾首”是虚,求得宽大处理才是实。比如湖南省交通运输厅原党组书记、副厅长陈明宪22页的忏悔书,最大篇幅是罗列头衔、荣誉,表达自己“兢兢业业、日夜操劳,一心扑在事业上”,自己在单位是如何“一呼百应威信高”。更多的,是“投机性忏悔”。写的一腔热忱,背后不屑半分。用研究职务犯罪防控机制的学者徐苏林的话说,就是“一些官员的忏悔存在套路化、模式化的问题”。

以案明纪,以罪示法,这是警示教育的价值所在。全国法院从2014年起实施的《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中明确,对于当庭自愿认罪的,根据犯罪的性质、罪行的轻重、认罪程度以及悔罪表现等情况,可以减少基准刑的10%以下。2015年1月,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工作报告中,列出了2015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任务清单”,其中包括:对被立案审查的党员干部,对照自己理想信念的动摇和违纪违法的事实,写出忏悔录,自悔自新,警示他人。从预防腐败的机制建设来说,忏悔是重要的环节;但如果这个环节被少数问题官员所“投机”,恐怕就要出现“台上官员在忏悔、台下民众织毛衣”的场景了。

不好好忏悔,却虚与委蛇,甚至在写忏悔书的时候还要“求借鉴”,说白了,无非三种心理使然:一是自始至终把自己当“官老爷”,落马了也意识不到问题所在,怪只怪自己“倒霉”;二是有了官职却退化了“官能”,凡事有人代劳,公文有人写、汽车有人开、皮包有人提,忏悔书自然最好也有人帮着“参谋”;三是对司法缺乏敬畏心,以官位自居,忘却了公民身份。如此一来,就算对执纪人员吆五喝六,也就不足为奇了。

“求借鉴”的忏悔书写给谁看?或者说,这样的忏悔书还有什么意义?这也就难怪有网友建议:忏悔“表演”减刑,还不如劳动改造靠谱。(邓海建)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求借鉴” 忏悔书 王国长 落马官员 投机忏悔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