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伊核全面协议,一扇半开的大门

2015年12月20日 18:38 | 作者:付航 穆东 | 来源:新华社
分享到: 

对伊朗而言,2015年是一个开启历史新篇章的特殊年份。

经过近两年的马拉松式艰苦谈判,7月14日,伊朗和伊核问题六国(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和德国)达成了历史性的伊核问题全面协议,延续了12年的伊朗核问题终于有了一个全面的政治解决方案。12月15日,国际原子能机构决定结束审议伊朗核计划可能的军事层面相关问题,这将助推伊核问题全面协议顺利起步执行。

尽管伊核全面协议的达成具有“分水岭”般的重要意义,为伊朗开启了一扇通向国际社会的大门,但“积怨已久”的伊朗和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之间改善关系之路仍然漫长。

 

一谈再谈 终成正果

2014年2月正式开启的伊核问题全面协议谈判,在先后错过当年7月20日和11月24日两个“大限”后,到2015年,已有“背水一战”之意。

这是一场谁都“输不起”的谈判。对伊朗总统鲁哈尼而言,要拯救因为西方制裁而濒临崩溃的国民经济;对美国总统奥巴马来说,必须阻止伊朗获得核武器以及在中东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而战争手段只能是最后选项。

但双方阵营内的强硬派声音为谈判增添了几多压力。

随着谈判进程拖延日久,伊朗强硬派声音渐强。年初,外长扎里夫甚至因为与美国国务卿克里在日内瓦一同散步而遭到批评,并被召至议会作出说明。扎里夫随后向西方警告,西方国家必须加快谈判进度,伊朗的耐心有限。

另一方面,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3月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讲,对可能达成的伊核全面协议表示“强烈反对”,获得美国国会对伊强硬派的掌声。

尽管遭遇重重干扰,谈判依然艰难推进。4月2日,各方发表共同声明,就伊核问题达成框架性解决方案,为下一步达成最终全面协议奠定了基础。

然而,在军事基地核查、离心机留存数量、制裁取消时间等一些关键问题上,双方仍争执不下、角力不止。

最后一轮谈判从6月27日开始。在谈判数次“加时”后,7月14日,各方拿出了一份长达159页的《共同全面行动计划》,宣告伊核问题终以外交方式解决。

根据协议,伊朗在未来15年内将目前的浓缩铀储量降低至300千克,并在未来10年内大幅削减其运转中的离心机数量。此外,在国际原子能机构核实伊朗履行相关措施基础上,西方将立即解除绝大部分对伊经济制裁。

国际社会对伊核问题全面协议给予积极评价,认为这一协议将有效防止中东出现核竞赛危机,成为外交方式解决核不扩散问题的典范。它也为未来国际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即通过世界大国、利益相关方和中立方共同协商,寻求和平、公正、共赢、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全面和解 长路漫漫

9月,美国参议院成功阻止反对伊核问题全面协议的决议案;伊朗议会则在10月审议并通过批准伊政府执行伊核问题全面协议的议案,次日获得伊宪法监护委员会的批准。至此,这一全面协议的执行已无法律障碍。

在10月18日协议“生效日”后,伊朗政府着手拆除大部分铀浓缩离心机,削减浓缩铀储量,并改造阿拉克重水反应堆,预计明年1月初可执行完成。

12月15日,伊核全面协议迎来又一个重要节点。这一天,国际原子能机构通过决议,结束对伊朗是否秘密研发过核武器等问题长达12年的调查。这份决议为联合国及西方国家解除对伊经济制裁消除了不确定性,伊核问题全面协议也将真正进入执行阶段。

经济制裁的解除,无异于在经济领域为伊朗打开了一扇与世界交流的大门,伊朗将再次融入全球经济体系,走出困境,并对世界经济产生影响。

但在政治层面,这扇打开的大门仍半遮半掩。迄今,美国依然认定伊朗为中东地区的“麻烦制造者”及“恐怖分子支持者”。为安抚以色列、沙特阿拉伯等地区盟友,美国承诺将协助他们应对“伊朗的威胁”。10月,伊朗试射新型弹道导弹,招致美国不满。在草木皆兵、极端怀疑的心态下,任何有关伊朗军事设施的情报,无论确实与否,都会被捕风捉影地放大并过度解读,这成为未来伊朗与西方安全关系的一个潜在危险因素。

反观伊朗,同样未放松对美国的戒备。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称,伊核问题全面协议绝不会为美国势力渗透伊朗铺路。他警告伊朗不得与美国就双边和国际事务展开谈判。

分析人士指出,伊美双方或许在伊拉克打击极端组织“伊斯兰国”问题上有一定默契,但叙利亚危机却加深了双方在地区事务上的立场分歧。在俄罗斯高调空袭“伊斯兰国”在叙利亚境内的目标后,以俄罗斯、伊朗、叙利亚巴沙尔政府等为一方,西方及逊尼派势力为另一方,形成对峙格局,而这一格局短期内看不到变化的可能。

总体来看,虽然今后伊朗和西方国家在打击“伊斯兰国”等方面有出于各自利益进行合作的空间,但他们全面改善关系的前景并不乐观,充满了不确定性。(完)

编辑:巩盼东

关键词:伊核全面协议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