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采购中心当用改革来对“高危职业”脱敏

2015年12月24日 14:52 | 来源:光明网
分享到: 

近日,在采购中心度过了近12个年头的海南官员席传亮对媒体说到“在这个高危的行业里,三分之一的工作都用来应对各种各样的调查。”此语一出,让不少人有感“心有戚戚然”。

作为替政府花钱的部门,一些采购中心所暴露出来的负面新闻,的确是泛起了众口铄金的效应。“两千元iTouch做优盘”“中石化天价吊灯”“中石化百万元买酒”等事件,也赋予了公众们对这个部门的遐想空间。同时,个别采购部门说了算的领导,因没有把持住权力和金钱的边界而锒铛入狱。这些因素结合在一起,让采购中心也陷入了不尴不尬的舆论境地。

一方面,政府采购中心是为了办事部门能够发挥更高效率的机构,没有它是断不可行;另一方面,采购中心经受操办的钱款又可能流淌着权力寻租的蝇营狗苟,有的地方甚至已发生了腐败窝案。而对于地方政府来说,采购中心对“高危”之说脱敏是刻不容缓,这也是采购制度改革的窗口打开。

和所有改革一样,政府采购制度的改革必然会要触及到既得利益者的痛处。前面说到的席传亮在采购中心上任之后,废除了曾经一个人操作采购项目全程的模式,改为分段式管理操作法。对于这种分权用权的新模式,本是可以从源头上杜绝商业贿赂的改革好举措,然而,最先向他涌来地却是来自内部的压力:曾经打通的关系断了,原本运转畅通的“链条”卡了,关键位置上的人也坐不住了。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的采购改革举措甫一推出,就试探出这其中水深水浅。

而那些身在局外却总能搅局的采购中介公司,往往显得“能力通天”。 吉林省政府采购中心行政科原科长李显增在面对非正规公司的“礼尚往来”之后,就让对方吃下了本省事业单位采购用车的“大蛋糕”。由此可见,审批关、招投标关和公告关的层层设卡,对于某些“来事”的皮包中介公司而言,无疑就是纸老虎。而一些地方监督的形同虚设,也是难辞其咎。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告中,我们看到“进一步清理规范中介服务”的描述。该举措是针对企业降成本而言,但同时也是对政府转变职能、厘清市场和自身关系的硬性要求。对于采购中心的改革同样具有实质性意义。中国正经历结构性改革的爬坡迈坎,政府各个部门包括采购机构,都应该回归本位,并尊重市场。同时,地方各级人大也应发挥监督员的本质工作。只有牢牢把住权力的边界,让阳光照进整个流程中来,才不会让采购中心背负着“高危职业”之重。(谢伟锋)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政府采购员 高危职业 采购中心改革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