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投其所好

2016年01月07日 11:15 | 来源:南方日报
分享到: 

吉林“首虎”——副省长谷春立涉嫌严重违纪违法去年8月底接受组织调查。去年底的一篇报道使我们知道他在鞍山市委书记任上时,曾经有个文人投其所好,写了一部叫做《热血男儿谷春立》的小说,许多看过的人都说里面对谷春立的吹嘘简直到了肉麻的程度。据说谷春立自己也说“写得太神了”。不过该文人却在谷春立的关照下解决了事业编制,进入到鞍山市文化局下属机构工作。

投其所好,顾名思义就是迎合对方的喜好,通常是以“下”对“上”。当然了,只是通常。清朝钱陈群督顺天学政时,“有举子求见者,必极力赞扬”。长得瘦的,“赞其清华”;胖的,“赞其福厚”;难看而个子又矮的,“亦必谓其精神充足、事业无穷”。总之,必使来人满意而去。有一天他送客回来,家人问他刚来的是谁呀,他想了半天也没想出来,家人说:“大人如是称许,何遽忘之?”他笑了:“彼求见者,不过求赞耳!赞之而已,又何必知为谁也。”人有喜欢听好话、被奉承的普遍心理,则钱陈群的处世之道就是投“人”所好。

《夜雨秋灯录》里有一个商人投郑板桥所好的故事。郑板桥书画名噪一时,大小商人皆以得之为荣,基本上也都能得到满足,“唯商人某甲,出身微贱,赋性尤鄙,先生恶之,虽重值,誓不允所请”,在“百计求之,终不得”之后,商人开始在板桥的嗜好上做文章,了解到他“性好游”,乃于荒郊野岭建造“茅屋数椽,制绝精雅”,陈设笔砚书画,还请了个仙风道骨的老叟坐镇。板桥有天溜达到那里,“爱极,不问主人谁是,即就榻趺坐”。老叟则与之畅饮,“狗肉而外,又有山蔬野簌,风味亦佳”。板桥高兴极了,“由是日一过叟,清潭不倦,醉而后返”。一个月过去了,人家“唯绝口不论书画”,倒是板桥自己沉不住气了,问人家知不知道自己书画了得;人家说不知道,板桥来劲了,“投袂而起,视斋中笔墨纸砚已就,即为挥毫,顷刻十余帧,然后一一书款”。老叟这时说自己字小泉,来个上款则“荣甚”。板桥奇怪怎么和商人某甲同字,老叟说鲁国还有俩曾参呢,结果板桥信以为真。觉得上当之后,板桥叫人偷偷去商人家看看,发现人家把他的字“已满壁悬挂,墨渖淋漓犹未干也”。在前些年轰动全国的厦门走私案中,赖昌星拿下厦门海关原副关长接培勇就是这种路数。接培勇原本看不起赖,但赖奉上的一套绝版《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令他不能自持。

赖昌星的做法,是投其所好的“正解”,正是在这些意义上,使该成语贬义的成分居多。显然,因为制度的约束不起作用或者作用微乎其微,人们举手投足才会想到去做人的文章。《挥麈录》载,秦桧当政之后,“凡龌龊萎靡不振之徒,一言契合,自小官一二年即登政府”。在正常生活中,大臣的上疏、对策等等对皇帝都有投其所好的成分。即便是谏言,除了如晏子敢于直话直说的,或者如唐太宗类虚怀若谷的,往往都要迂回,通过“投其所好”来循循善诱。比如笃信祥瑞的汉武帝“欲闻大道之要,至论之极”,董仲舒就要这样讲起,“天之所大奉使之王者,必有非人力所能致而自至者,此受命之符也。天下之人同心归之,若归父母,故天瑞应诚而至”,然后再说“汉得天下以来,常欲善治而至今不可善治者,失之于当更化而不更化也”。

当然,投不好就可能坏菜。宋太宗时胡旦献了篇《河平颂》,“古之王者,必有大患,然后彰大圣;必有大灾,然后成大功”云云,读起来挺好,但太宗看了大怒,因为胡旦的例子举坏了,“天子前黜(卢)多逊,后遣臣(赵)普,防大患而遏大灾也”。据何冠环先生的说法:“胡旦大概以为,卢、赵已无望回朝,骂他们愈甚,则痛恨二人的‘准皇储’楚王元佐当会愈高兴。”那么,他是在投元佐所好,买潜力股。然而他不知道,那场大狱正是太宗一手导演的,变成了哪壶不开提哪壶。本来太宗对胡旦是很有好感的,胡旦中状元时还有诗见赐,但是因为该《颂》,他又说:“今朝多君子,如此人岂宜尚列于侍从耶?亟逐去之!”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载,鲁国宰相公孙仪喜欢吃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但他一概不接受。弟子不解,公孙仪回答,正是因为我爱吃鱼才不接受,“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这是说,我要是接受了,以后一定会关照人家;关照了,就将枉法;枉法了,我这个宰相也就当不成了;宰相当不成了,还有人送鱼吗?而我当宰相的这份收入,“能长自给鱼”。公孙仪的这个故事表明,为官者必须慎其所好,因为投其所好是一些走旁门左道的人的本能。在媒体披露的一系列贪官忏悔文字中,黑龙江贪官于海楼曾说了一连串“如果不贪”,头一个就是:“如果不贪,我退休后享受的各种待遇完全可以让我快乐地生活。”毫无疑问,公孙仪提防的结果被他给证实了。于海楼知道公孙仪吗?如果知道,他的结局会有另一种可能吗?估计不会,因为道理毕竟归道理,而无论讲起什么道理,好多官员都能口若悬河。(田东江)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吉林“首虎” 副省长谷春立 违纪违法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