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95后”造纸传人接力 让古法活起来

2016年01月21日 14:35 | 作者:姜峰 | 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 

一路奔赴秦岭。终南如屏,已在眼前。过了沣河,西安市长安区北张村便静卧在这山水环绕间。


图为张刚用竹丝编成的帘在浆池中轻轻一荡,滤掉水后,帘上便剩下一层薄薄的纸浆膜。

图为张刚用竹丝编成的帘在浆池中轻轻一荡,滤掉水后,帘上便剩下一层薄薄的纸浆膜。


记者叩开了北张村一户挂着“楮皮纸抄制技艺传习所”牌子的农户大门。眼前这位腼腆的“95后”年轻人,就是如今这北张村古法造纸技艺最年轻的传人。他叫张刚,今年才18岁。


后院里,古朴的木质工具、盛满纸浆的石槽、盛穰的石臼,这个家庭作坊让记者瞬间有一种穿越历史之感。


跳进石槽边齐腰深的坑里,张刚拿起木杆,将石槽里的纸浆搅拌均匀。接着,他用一扇特制的竹帘,娴熟地在纸浆槽里荡了几荡,滤掉水后,便“捞”出了一层薄薄的白色纸浆膜,然后再掀去竹帘,把纸浆膜在一旁垒成堆,压出水分。


几个连贯动作,前后不过一分钟。“别看就这几下子,要想把握好力度,没有一两年功夫学不来”,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王智说,“他这每张纸都是严格按照两千年传承下来的古法来制作,从打帘子、蒸构树瓤、做纸浆到捞纸、晒纸,前前后后有72道工序哩!”


年纪轻轻的张刚手艺如此纯熟,还要感谢他的爷爷、76岁的老艺人张逢学。在屋子另一头,张逢学老人正忙着将树皮用木杵踏成薄片,好给孙子提供原料。张刚的母亲则负责将儿子垒成堆压出水分后的纸浆膜一层层掀开,再用刷子刷到墙上晾晒。“虽然现在销路窄了,但一年还能卖个5万多张,不少书画爱好者仍慕名而来”。


午后,张逢学捧着刚刚制好的纸张,珍视地翻捡着。阳光洒在光泽度虽不高但韧性极强的纸张上,仿佛焕发着新生。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造纸传人 95后 古法 古法造纸技艺 造纸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