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建设更好的城市园林

2016年01月21日 15:10 | 作者:刘秀晨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园林是展示和体现城市文化最重要的载体。城市文化是人们阅读一个城市最好的体验,代表着城市的精神、身份和骄傲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把城市生活环境和质量提升为城市的主题,园林绿化则是这个主题的主旋律。人活在地球上必须与自然共存、与环境共生,而城市超负荷超强度的开发,则会使我们离自然这个“本”渐行渐远。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关于城市的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城市的竞争力,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和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等说法,与城市园林建设的实践完全一致。城市的集约发展需要高水平高质量的城市园林为支撑,把城市空间、规模、结构,生产、生活、生态完美结合,把生态、休憩、文化、景观、减灾避险的园林五大基本功能淋漓尽致地释放。而处理好“山、水、林、田、路”的关系,提高城市绿量、绿质和合理分布,才可能最大实现城市集约发展。

走到今天,所有把园林绿化放在重要位置的城市,都看到了给城市带来的巨大红利,从而获得城市发展的主动权。现代园林的功能定位已经得到业内和社会的普遍认同。这其中“生态优先”“以人为本”和“生物多样性”的基本理念,在这些功能中占据主导地位。

绿化是改善城市生态唯一的主动手段。通过营造森林和城市园林绿化所获取的绿量以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为主的吐故纳新,给地球带来的生态支持,几乎成为改善生态的唯一手段。城市只有通过大绿量和好绿质才能有效地改善生态。这正是中国所有城市绿地率不能少于30%(现在大概都在35%以上)的基础依据。

城市绿地的休憩功能已经成为人们除了家庭生活、工作环境之外的第三种生活方式。过去公园是城市的“奢侈品”,“逛”公园不是那么容易,主要是因为公园太少,大部分公园还要收费。今天公园已经成为大众消遣的必需品、消费品,成为晨练、晚练、假日在绿地里散步、健身、歌舞、共享天伦的依恋空间,也成为改善城市环境和城市生活环境最重要的手段。

1982年,胡耀邦同志下车走到刚建成的北京石景山古城公园,感慨地讲:“把公园建在老百姓的家门口很重要,免得让他们在周日带上孩子挤公交车去有限的公园人挤人。我们要建设更多这样的公园让大家解决就近休息的问题,这才对头。”这样的中小型公园绿地在全国应运而生,直至今天,遍地开花,这正是让人们享受改革开放成果的生动体现。

园林是展示和体现城市文化最重要的载体。城市文化是人们阅读一个城市最好的体验,代表着城市的精神、身份和骄傲。不管是发生在城市的历史事件和对城市文化的审美体验,不管是公园、城市广场和街头,体现城市文化的公共空间都少不了园林环境对文化的烘托。何况有些园林本身就是城市文化,如北京的颐和园、杭州的西湖、长沙的橘子洲头等。

景观几乎成为城市园林的代名词,它与美丽、生机、深邃和自然紧密相连。城市行道树郁郁葱葱,作为城市“绿色的裙衣”占据了城市空间的主要视野,是城市景观重要的主旋律。城市道路两侧,从地面上升到15米左右的城市空间几乎完全被行道树所“垄断”,这不正是一条条“绿色的裙衣”吗?在行道树的上方,才由高厦、建筑露出城市美丽的天际线,而城市道路的凹凸线和红线所占据的空间则是那些高大深邃和体现城市景深的行道树,人们在这个绿色空间中,体验着自然和美。

建筑密度过大、楼层过高、交通拥堵等“城市病”为灾害预埋了太多的潜在危险,城市绿地空间几乎成为避险的唯一选择。园林作为城市减灾避险的开敞空间,这一功能似乎还没有得到普遍认同,因此更加应该给予关注。

园林绿化的城市功能还有不少,如科普、水土保持的海绵功能、植物降温、增湿、杀菌、环保等。新型的城市绿地系统更加关注城市绿地的科学性和合理分布。近年来,城市绿化隔离带、楔形绿地,以及绿廊、绿道等不仅形成强势的绿色空间,城市人因环境和生活质量的提升,大大增强了文化自信,人的气质风貌在新园林中变得豪迈、自律和热爱家园。人的情感在不经意中得到升华,城市园林环境在改变着人,这种改变是悄悄的、不经意的,又是革命性的。

我国本来就有“世界园林之母”的美誉,在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的当下,把中国的城市园林建得更好,应该是我们新的追求。

(作者系国务院参事)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建设城市园林 改善城市生态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