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锐·评论锐·评论

辽晋增速再垫底,重工业转型怎么破

2016年01月29日 14:06 | 来源:新京报
分享到: 


辽宁、山西的发展困境,对应着重工业辉煌时代的尾声。而要让其顺利转型,还需让市场发挥基础性作用。

截至27日,全国31省区市已全部公布2015年经济数据,盘踞“地区经济总盘”榜单前三名的依然是广东、江苏、山东,其中广东、江苏两省GDP总量首次迈入7万亿大关。值得注意的是,辽宁以增速3%垫底,且创下23年以来的最低值。而去年以4.9%的成绩垫底的山西,今年GDP增速进一步下滑至3.1%,经济形势依然严峻。

无论是去年的山西,还是今年的辽宁,当我们回顾近两年的GDP榜单,最后几名的省份都有一个共通的特点:重工业。曾经的东北重工业基地一度是中国工业时代的骄傲,在上世纪末,山西就成了闻名国内的“煤老大”和“铁老大”。与珠三角、长三角的轻工业不同,这些以大型国企为代表的重工业集聚,在很长一段时间都被认为是经济的主心骨,而现在来看需要告别的“唯GDP论”,其实也是那个重工业辉煌时代的产物。

其实当年珠三角和长三角的制造业崛起,甚至还晚于重工业的勃兴,那么为何在经历低端制造业南迁东南亚之后,珠三角和长三角依然能保持相当的经济增长动能?是因为这些企业主要为民营中小企业,市场作用的力量十分充分,在问题出现之前,市场看不见的手已经在进行优胜劣汰的资源配置。所谓船小好调头,正是这个道理。但是以老式国营企业为主的重工业不同,所以目前的去产能、安乐死僵尸企业才会遇到更多的困难和阻力:比如面临职工的分流安置难题、地方政府甚至被迫输血等等。

当年德国知名的重工业基地莱茵-鲁尔区,如今已在新材料、新能源、健康工程等高附加值产业崭露头角。鲁尔区的城市化进程曾经高度依赖单一的煤炭与钢铁产业,直到来自联邦的力量逐渐在产业领域的退出,使得以往的工业资本加速分散,中小型企业在各行各业里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才使得鲁尔区的产业结构出现多元化特征。

所以,要破题重工业的“船大难调头”,除了当前一直在进行的强强兼并之外,资源重组可能是更为重要的手段。正如银行业在进行坏账处置时,一般会有专门的资产管理公司来进行重新打包整合。在重工业企业转型时,不妨借鉴该思路。

这里的重组不仅仅是指简单的企业间的资产重组,更包括股权上的重新配置。资产重组就是对存量资产的再配置过程,通过改变存量资源在不同的所有制之间、不同的产业之间、不同企业之间的配置格局,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和提高资源利用率目标。而股权的重组,既可以借助PPP模式的思路,使得国企改革中的混合所有制目标在这一部分企业中率先推进。

世易时移,当曾经课本上的世界工业样本德国莱茵-鲁尔区都已经“从高炉到高雅”,中国的重工业基地,也正处于这样的历史转折的节点。在这种时候,GDP的下滑是必要的转型阵痛,不必忧虑。至于重工业转型路在何方,盲目先入为主地人为设定产业结构可能还会继续陷入计划经济思路的僵局,目前宏观调控“看得见的手”要做的,就是一步步让自己在经济中隐形,市场自然会抉择,未来最优的产业发展新路径。


编辑:薛晓钰

关键词:辽宁 山西 GDP 重工业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