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众说 众说

正视“学雷锋”的时代困境

2016年03月05日 22:07 | 来源:光明网
分享到: 

3月5日是“学雷锋”纪念日,而上海市统计局公布的《2016年市民学雷锋意愿调查报告》显示,对“学雷锋”,近六成市民“怕惹事上身,好心没好报”,近五成“怕被人误解,遭人非议”,近四成“怕麻烦,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另外,自身能力不足、时间不够、意愿欠缺等也影响到学雷锋。(3月4日《新闻晨报》)

在众口一词“学雷锋”的背景下,官方能拿出这样一份直面现实的报告,颇具勇气。半个多世纪以来,每年的今天,社会都会掀起声势浩大的学雷锋活动。但不知从何时起,“雷锋叔叔没户口,三月来了四月走”的顺口溜在坊间流传。同时,“道德滑坡”现象屡屡刺痛社会神经。今天,我们必须面对学雷锋的困境。

困境是什么?道德困境和法治困境最明显。六成人“怕惹事上身,好心没好报”,以及近四成人“怕麻烦,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是一度在媒体上泛滥的“扶不起”现象的一个缩影。道德困境也是法治困境,现有的法律法规还不能很好地保障公民的善心善举。正因此,近些年各地都加大了对见义勇为的褒奖和保障力度,且形成了相对健全的制度。我们有理由相信,今后社会将逐渐走出这种困境。换言之,道德和法治上的困境并非最大的困境。

窃以为,学雷锋首先要面对的或最大的困境是“话语困境”。长期以来,在官方话语中,“雷锋”被塑造成了一个道德完美主义者,是高高在上的神,大众只有顶礼膜拜、五体投地的份儿,谁也不能有杂音。但我们都是人,都有私利,也都有表达欲,于是一边高呼“学雷锋”、一边心存“不相信”的一幕就出现了。近五成人“怕被人误解,遭人非议”,或许只能用这种“话语困境”来解释了。

在利益、观念和表达都呈多元化之势的今天,如何弥补官方话语和民间话语在学雷锋上的裂痕是无法回避的时代课题。说教和宣传很必要很应该,但要注意方式,不能过于空洞、生硬,更不能流于形式和口号,否则容易让人望而生畏甚至生厌。调查显示,99.6%的市民至少记得一条雷锋名言,但“记得住”和“做得到”是两码事,“记得住”归功于强大的宣传,“做得到”则没那么简单。

当然,走出学雷锋的“话语困境”不是走向另一个极端。今天学雷锋应紧扣24字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三个层面上做好宣传和阐释工作,并让“两个舆论场”充分碰撞,实现增加共识、趋于交集的目的。只有打通“两个舆论场”,才能真正走出学雷锋的“话语困境”,才能让雷锋精神穿越时空,照亮今天。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每个人内心都有对真善美的由衷向往和追求,“不愿学雷锋”是个伪命题,雷锋精神也永不过时,关键是我们要传好接力棒。(陈广江)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学雷锋纪念日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