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关于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016年03月18日 20:58 | 来源:新华社
分享到: 

六是基础设施网络更加完善。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全面推进,网络总里程达到494万公里。能源供应能力增强,消费结构优化,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上升到12%,煤炭消费比重下降到64%。“宽带中国”战略深入推进,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四)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的增长点增长极增长带加快形成。“三大战略”、“四大板块”、新型城镇化积极推进,新的发展空间不断拓展。

一是“三大战略”正在从蓝图向现实转化。“一带一路”建设开局良好。京津冀协同发展稳步前行,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有序开展,交通、生态、产业三个重点领域率先突破加快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深入推进,绿色生态廊道加快构建,综合交通体系逐步完善。

二是“四大板块”发展更趋协调。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落实,采取有效举措积极应对东北地区经济下行压力,中部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和生态经济区建设步伐加快,东部地区在改革创新、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方面继续发挥示范作用。国家级新区建设发展势头良好。

三是新型城镇化积极稳妥推进。“一融双新”工程进展顺利,27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出台户籍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居住证暂行条例印发实施。新型城市建设和新生中小城市培育有序推进。长三角、成渝、哈长等城市群规划编制完成。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扩大到2个省和135个城市(镇)。市县“多规合一”改革取得积极成效。

(五)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农业现代化扎实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平稳发展,粮食产量实现“十二连增”。

一是农业支持政策创新完善。“三农”投入继续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用于“三农”的比重连续5年超过50%。全国涉农资金专项整治行动圆满完成,省级涉农资金整合优化试点启动实施。粮食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政策逐步完善,新疆棉花、东北和内蒙古大豆目标价格改革试点进展顺利。粮棉油糖化肥等重要商品市场调控加强。

二是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强化。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和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加快实施,现代种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粮食收储仓容建设力度加大。农村水电路气房等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互联互通、共建共享步伐加快。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已垦草原治理试点启动,耕地重金属污染治理、地下水超采治理试点积极推进。

三是农业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粮食产量6.21亿吨,肉蛋奶、果蔬茶、水产品等重要农产品丰产丰收。畜禽养殖规模化率提高到54%,粮改饲、粮豆轮作试点全面启动。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3%,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56%。

四是农村改革稳步推进。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和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在33个县级行政区域实施,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在278个县级行政区域实施。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有序推进。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近250万家。

(六)生态文明建设力度加大,节能环保目标超额完成。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下降5.6%和6%以上,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下降5.8%、3.1%、3.6%和10.9%,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3.9%。

一是生态文明建设持续加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发布实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进展顺利。主体功能区环境政策、全国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全国生态功能区划印发实施。扩大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范围,完成造林面积632万公顷,全国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54%。石漠化治理、湿地保护得到加强,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540万公顷。

二是节能减排深入开展。在大气污染治理重点城市实行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煤电节能减排升级改造行动计划全面实施。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再制造产品“以旧换再”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等试点示范有序开展。绿色建筑积极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得到加强。

三是污染治理全力推进。首批实施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74个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下降14.1%。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和湖泊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力度加大,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提高到66%。启动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项目,推进污染场地环境监管试点。

四是应对气候变化取得新进展。启动第一批低碳城(镇)试点。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东、湖北、深圳等7个地方推进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建设性参与气候变化巴黎大会,提出全球气候治理中国方案,推动达成巴黎协定。

(七)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多措并举增投入、补短板、兜底线,扎牢民生保障网。

一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步伐加快。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扶贫、转移就业、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扶贫工程启动实施。全年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442万人。对革命老区开发建设、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支持力度明显加大。加强中央支持和对口支援,进一步促进新疆、西藏和四川、云南、甘肃、青海四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

二是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4%,其中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大关,实际增长7.5%,增幅连续第6年高于经济增速和城镇居民收入增幅。城乡居民收入比下降到2.73:1。

三是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8.58亿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继续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由每人每月55元提高到70元。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320元提高到380元。特困人员供养制度开始规范建立,20个省市建立了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800多万残疾人受益。

四是公共服务供给水平进一步提升。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持续改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启动实施,农村贫困地区学生进入重点大学渠道进一步畅通。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分别达到93%和87%。基层医疗服务体系、重大疾病防治体系、全科医生培养基地建设加强,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达到40元,服务项目扩大到12类。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发布实施,地市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支持力度加大。体育产业创新发展取得积极进展。

五是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顺利推进。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和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支持力度,安排专项建设基金和企业债券融资,支持棚户区改造等保障性安居工程。全年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新开工783万套,基本建成772万套。

从计划指标运行情况看,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国际收支平衡、就业等总量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一些反映经济结构和质量的指标进一步改善,社会发展和民生保障类指标继续向好,资源节约利用和环境保护类指标完成情况较好,计划指标的完成情况总体是好的。

18个约束性指标全部完成。41个预期性指标中,35个运行情况符合或好于预期,5个指标运行值与预期值存在差距,1个由于统计口径变化数据不可比。需要说明的是,预期性指标的计划目标不是指令性的,也不是预测值,而是国家期望的发展目标,体现预期和政策导向,实际运行情况是市场行为的客观结果,可能高于预期目标,也可能低于预期目标。部分指标运行值与预期目标存在差距,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为体现宏观调控内需导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指标定得比预测值稍高一些,是全年的努力目标,实际运行结果与预期目标会有一定差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标受输入性通缩以及国内部分工业品价格下跌、农产品价格涨幅有限等影响,实际增幅基本符合预期,但名义增长则低于年初确定的预期目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指标,主要是在国际市场低迷、内需不足的情况下,部分制造业行业出现产能严重过剩,加上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库存高企以及投资品价格降幅持续扩大等因素影响,全年增长也低于年初确定的预期目标。二是有的指标低于预期存在特殊因素。2015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利润持续下滑,制约了研发投入,加上2014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的统计数据,由年初的2.09%修正为年末的2.05%,使得2015年预期目标未能实现。三是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导致有的指标全年数值低于预期目标。受全球贸易放缓、国际能源价格大幅下跌影响,进出口总额指标增速低于预期目标。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跌,加之国内市场需求不旺,导致天然气产量指标未能达到全年预期目标。此外,由于主管部门调整了户籍人口统计口径,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指标2015年实际数与计划数不可比。

编辑:曾珂

关键词: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