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一品一鉴一品一鉴

亲历清河区反“扫荡”

2016年03月31日 10:15 | 作者:王赣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1943年是八路军山东清河军区平原抗日游击战争中最为艰苦的一年。日军企图用“扫荡”“蚕食”完全消灭八路军。

1938年八路军山东三纵队成立大会

1938年八路军山东三纵队成立大会

在这一年中,敌人发动千人以上兵力进行的“扫荡”共6次。特别是春冬两次2万人以上的大“扫荡”,都是以合击清河军区垦区、抢夺粮食物资为目标的。在清河抗日军民的有力反击下,这场战斗以日伪惨败、清河抗日军民的胜利而告终。

本文作者当时在中共清河区党委所属群众报社工作,曾亲历春冬两次清河军民反“扫荡”,并在战斗中记述了1943年清河区反“扫荡”中的英勇事迹。

与敌人捉迷藏

1943年4月中旬,前方传来情报:日伪将要在鲁中抗日根据地清河军区的广北、博兴、垦利三县采取拉网式的“围剿”。

在紧张准备反“扫荡”的过程中,我所在的群众报社除将印刷器材和报刊文件等埋藏之外,还有一项重要任务是藏粮。领来的口粮和自己生产的粮食要藏,还要帮助驻地群众把粮藏好。

清河垦区的土地适宜种豆,豆叶很多。当地群众就地取材,发明了用豆叶藏粮的好办法:在收割后的庄稼地里,在荆条荒草丛中,挖出各式各样的土坑,在坑底垫上厚厚的一层豆叶,四周又用豆叶制成草墙,把粮食放进去以后,再用豆叶封好压实,上面厚厚地盖上一层土。根据周围地形地貌,有的栽上荆条、荒草,有的埋上豆茬、高粱茬,有的栽上麦苗与大田接垄,使敌人无法找到。用这种方法埋上一年之久,粮食仍不变质。

针对敌人急于找到藏粮处的心理,我们又故意在埋地雷时留下鲜土和脚印,撒上些粮食粒,引诱敌人去挖,让地雷送敌人上西天。

1943年4月22日,5000余日伪军长途奔袭我们,不但合围扑空,而且挨了不少地雷炸和冷枪打。由于我们将各村的水井都已毁坏,日伪军连人带马都喝不上水,到28日,敌人只好狼狈撤退,结束了这次大“扫荡”。

报社印刷部的同志们转移时,曾经一天一夜未喝上水,幸好下半夜在沿海的一条河旁发现了一个土丘,掘开一看是个藏冰窖(当地的积水比海水更咸更苦,含卤也更多,喝了就中毒。能结成冰的水就是可喝的甜水),同志们用干粮袋装满碎冰架在火上烤,用缸子接了化开的水喝,风趣地给它起名叫“自动化”。大家喝足了水也带足了冰,又将冰窖伪装起来,免得被敌人发现。因为实在弄不清冰窖的主人是谁,我们就写了个条子包了些钱一起埋进冰窖。

后来,我们又在荆条洼里转了几天,听说敌人已经撤退,就返回来,人和埋藏的东西一点也没有损失。

编辑:邢贺扬

1 2

关键词:清河区 扫荡 蚕食 八路军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