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雨花台,书写一段精神传承的动人故事

2016年04月04日 13:49 | 作者:李灿、孙彬、聂可 | 来源:新华社
分享到: 

薪火相传“战友圈” 生生不息“同志群”

今天,当年恐怖的刑场已变成风光如画的红色教育基地。雨花台上,有了庄严的纪念碑、纪念馆、烈士陵园、烈士群雕,还有镌刻精致的《共产党宣言》和《新民主主义论》石刻。

从1927年那个血雨腥风的年份算起,雨花台已经存在了近90年。

时空变幻,当年烈士的事迹和他们的精神会不会被渐渐淡忘?

雨花台烈士纪念馆馆长向媛华介绍,后继有人是所有烈士的最大愿望。就是因为坚信“杀了我一个,自有后来人”,他们牺牲时才表现得从容不迫。“同志们,我快要到雨花台去了。”邓中夏在临刑前冷静地写道,“你们继续努力奋斗吧!最后的胜利是属于我们的!”

向媛华说,革命战友之间也有“战友圈”,爱国同志之间也有“同志群”。就从雨花台看,同样能看到一条清晰的精神传承脉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每一个阶段,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有师生间的传承。在恽代英的感召下,李坤泰走出四川宜宾老家参加革命,又经恽代英在黄埔军校武汉分校精心培养,后来来到白山黑水,成为名垂青史的抗日英烈。她更为世人记住的名字是赵一曼。

——有夫妻间的勉励。谭寿林烈士的妻子兼秘书钱瑛,是新中国第一任监察部长,人称“女包公”。她曾是洪湖红军游击队的领导,是广为流传的文艺作品《洪湖赤卫队》女主角韩英的原型之一。

——更多是以信仰集聚在一起的同志间的砥砺。曾任地下党南京地委书记的谢文锦烈士,曾是刘少奇、肖劲光在莫斯科东方大学的同学,也是另一位雨花台烈士李得钊的老师;许包野烈士在德国由朱德介绍入党,后来成为同样担任过江苏省委领导的陈原道、黄励烈士的革命引路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烈士们的事迹经过广泛宣传,代代相传,更成为无数人汲取精神力量的源泉。共同的信仰,让雨花台留下的“朋友圈”“同志群”在更大范围扩展。

1962年1月13日,一名普通的解放军战士在日记中写道:“今晚,我看了《洪湖赤卫队》电影,感到浑身是力量。我决心永远向韩英学习!”他的名字叫雷锋。

谱写出无数人传唱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谁不说俺家乡好》等著名红色歌曲作曲家叫吕其明。他还曾创作出慷慨激越的交响诗《红旗颂》,这部红色音乐经典传遍中华大地。成长于新四军抗敌剧团的吕其明,父亲是雨花台烈士吕惠生。《红旗颂》1965年问世时,吕惠生牺牲已经整整过去20年。

每年清明节,是孙以智老人最忙的时候。作为孙津川烈士的侄女,她从47岁时开始担任雨花台实验小学校外辅导员,给孩子们和雨花台参观者讲述烈士故事,已坚持了36年。

编辑:巩盼东

01 02 03

关键词:雨花台 精神传承的动人故事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