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向老师要分的学生不是好的“出国党”

2016年04月13日 14:25 | 作者:朱四倍 | 来源:光明网
分享到: 

要分现象由来已久。 但近年来,要分已不再是差生怕“挂科”的“投机取巧”行为,很多“高高在上”的学霸也加入到这个队伍中,其中为出国而奔走的不在少数。在网络上,很多过来人频频支招:他们将“说自己要出国”作为破解“高冷”老师的“终极攻略”。(4月11日《中国青年报》)

要分成了一场“战争”,尤其是对“出国党”来说,但“出国”是要分的正当性理由吗?当以“出国”之名去向老师索取更高的分数,很难说是光明正大的事情,也很难认为“出国”就是等于“高分”的依据。

遗憾的是,所谓的要分不再偷偷摸摸,不再私下进行,似乎成了一种理所当然的行为,以至于老师无法“不给”,其他同学无法“不同情”,否则,就是挡了人家的前程。但要分制造的前程真的能凌驾于基本的底线和正义之上吗?在这里,要分者悄然间给了自己一个通行证——“不是想不劳而获,只不过想让老师在打算给88、89分时,能尽量打90罢了”,并且,“想要90多分的唯一原因就是要出国,不是为了奖学金或者保研”,只是问题的关键是既然出国可以要分,那其他同学如果用另外的理由来要分,教师又该如何面对?出国要分正当的话,保研要分又有何不可呢?

这是一个混沌的逻辑,甚至可以说是凭空制造的要分逻辑。在笔者看来,把本无任何正当性的要分捆绑上“出国”以证明正当,是在对老师和同学进行变相的“绑架”,折射着部分大学生为了成功不择手段,为达目的不问公平的价值观暗伤。有调查显示,有71.1%的受访者坦言自己上大学时身边有过学生向老师要分的现象,41.1%的受访者感觉答应给学生加分的老师很多。这能不让我们惊醒乎?“出国党”的要分策略充满了“小聪明”式的算计,在用“出国”作为堂皇借口的同时,无形中对其他学生的权益造成了伤害,长远地说,如此“潜规则”是对不良学风和考风的纵容。

正如教师所说,“学生本该是一尘不染的,我不希望他们过早世俗化,不应该让人情模糊了规则的界限。”在笔者看来,任何教师都不应基于努力之外的任何同情来给予学生“高分”,否则,不仅是潜规则的默许,更是价值观教育的偏颇,是在向学生传达潜规则可以挑战乃至战胜显规则的暗示。这是我们想要的教育结果吗?

严重地说,这不仅仅与大学生有关,也证明着大学文化和精神的矮化。曾主掌浙江大学的竺可桢认为“大学犹之海上之灯塔,吾人不能于此时降落道德之标准也。”“大学是社会之光,不应随波逐流。”但在嘈杂的社会化浪潮中,大学精神逐渐黯然失色甚至悄然失落,似乎淡忘了对真、善、美的心灵渴求,导致我们对要分见怪不怪。常识告诉我们,大学应该离世俗生活远一点,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其超脱性。大学应该是社会的良心,应该成为社会的一种矫正力量,而不能完全为世俗所左右。因此,喧哗、狂躁与轻浮不属于大学,急功近利、追求时尚不属于大学。正如学者弗莱克斯纳所说:“大学不是一个温度计,要对社会每一流行风尚都做出反应。大学必须经常给予社会一些东西,这些东西不是社会所想要的,而是社会所需要的。”对身处其中的师生来说,麻木到对要分无动于衷和熟视无睹的话,恐怕受到伤害的不仅仅是那些没有参与要分的学生吧?

从长远来看,“出国党”的要分战没有赢家。如何消除“要分”需要高校和教师做出有力的回答,而不是在要分战的泥淖中愈陷愈深。(朱四倍)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要分 学分 出国党 挂科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