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众说 众说

"局长干科员"别成另一种"提前离岗"

2016年04月15日 14:13 | 作者:朱昌俊 | 来源:光明网
分享到: 

一个县一年有10位局长、副局长提出改任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等虚职岗位;发改局长、财政局长等实权人物也申请“实改虚”……近日半月谈记者在多个县调研了解到,在全面从严治党新形势下,超发奖金、超配职数等非常规的干部激励手段行不通了,部分干部深感推动工作缺少“抓手”,加上权力受到监督,“无油水可捞”成为常态。于是,盼望从风险和压力大的实职改任清闲但待遇不少的虚职,已成为一些基层局长、副局长们的官场心态。(4月12日 半月谈)

随着八项规定的执行和反腐的继续推进,官场出现一些新现象,官员生发一些新的心态,其实是可以想见的。但一个县一年有10位局长、副局长提出由实职转向虚职岗位,确实值得正视。

这些“主动请降”,大多以“工作枯燥”、“压力大”为由,但实际上却难免是因为更为现实的原因。一些或是出于年龄的原因,自认升迁无望,索性提前选择到虚职岗位作变相的提前离岗;一些则或是想早点“平安着陆”。新闻中的一个细节是,面对多位局长想转任科员的态度,当地县委书记发话,谁改任就审计谁,事情遂不了了之。这恐怕说明一些人还是害怕“审计”。所以,对于这类官员的“降职”申请,显然不能将之仅仅视为是官场系统的“自我净化”。

长期以来,我们似乎已经形成这样一个认知,即官员升迁需要具备能力,需要严格的审查,但“自觉”放弃官位降到虚职,就可无条件通过。这其实存在着很大的误区。官员“能上能下”,实质是指不能胜任现任岗位的官员或存在“问题”的官员,应及时被调整下来,并放到能够胜任的岗位上,也即有正常的优胜劣汰机制。但这绝不意味着以官员自身的意志或利益考量为出发点。一方面,个别官员由于身体等客观原因被调到合适岗位,确实可以理解。但若仅仅因为权力的监督趋严,权力外溢空间变小,就要调到“性价比”更好的岗位,这显然不只是能力的问题,而更多是心态的问题,可以说是另一种“跟组织讨价还价”。这样的官员,以这样的价值观,换到虚职岗位就真的能够胜任吗?

官员心态的如是变化,实际上是一些过去被掩盖问题的暴露与放大。首先是官员的激励机制。在某种程度上,过去官场的不少激励机制其实是以“潜规则”的形式体现出来。比如官员升迁是一种激励,但更大的激励在于因权力监督不严,职位越高,享受的权力溢出效应就越大,所以追求升迁就成为一种必然。而正常的激励机制,理应是体现在干部任免的科学化、薪酬待遇的透明化之上。所以,在加大权力监督力度的同时,重建激励机制是防范官员出现心态异化的必要改革。其次则是岗位的权责匹配上。事实上,所谓的实职与虚职之谓,本身就存在问题。实职需要监督,虚职同样需要监督,实职要负责,虚职同样需要干事。若每个岗位的权责都能够对等起来,也就不存在真正的“闲职”。

无独有偶,近日,一则湖南个别县推行干部“提前离岗”政策的新闻也引发热议,该政策鼓励领导干部提前离岗给年轻人腾位子,并给主动申请离岗的干部适当提高待遇。如此几近赎买的“劝退”,无疑不符合真正的“能上能下”,这与“局长申请科员”可能都属于一种变相的“提前离岗”。当然,若一些官员已经“萌生下意”,也不能“强人所难”。关键是树立“门槛”意识,确保干净的“下”。更为重要的是,要让趋严的权力监督机制和官员权责对等的改革以及激励机制的优化得以持续推进,以真正打消一些为官者的侥幸心理,重塑一些人对于为官的预期,并树立一种现代的、健康的为官理念。(朱昌俊)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局长干科员 提前离岗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