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几个月去单位一次”,即使吹牛也应有代价

2016年04月15日 15:35 | 作者:陈广江 | 来源:光明网
分享到: 

“月入7000,几个月才去单位一次,其他时间自由支配。”近日,网曝一张微信聊天记录截图,该截图是一名女网友与自称陕西省黄陵县安监局职工梁海宁的聊天记录。这名安监局职工透露的工作情况令人羡慕不已,但不是人人能享受到。黄陵县安监局一工作人员称,职工工资不可能有7000元。梁海宁表示,每月4000左右,按时上班,不清楚是否发送过上述信息。(4月14日《华商报》)

“几个月去单位一次”、“每个月7000多的工资”、“不是人人能享受到”…… 安监局职工聊天记录让人浮想联翩。黄陵县安监局和当事人梁海宁的回应显然无法平息质疑。巧合的是,记者联系黄陵县安监局这天,“普通职工”梁海宁下乡了;而令人惊讶的是,梁海宁竟不清楚是否发送过上述信息,4月7日才和女网友聊的天,几天后就全忘了?

事件已经给政府部门的形象造成了严重伤害,不应不了了之。黄陵县安监局不能仅仅拿“我们也有规章制度”、“工资不可能有7000元”等来回应质疑,规章制度能否落实、工资之外有没有其他收入、是否有个别人搞特殊等问题,恰恰是网友质疑的焦点。对照聊天记录“顺藤摸瓜”,一查便知,公开相关数据才更有说服力。未经调查,就一口咬定聊天信息“不属实”,如何服众?

当然,质疑只是质疑,并不代表真相。事实上,完全还有另一种可能:安监局职工在和女网友聊天时,或为显示优越感,或出于虚荣心,或另有所图,吹了牛皮,把自己包装成了一个体制内的特权者。因事关公共利益,所以一方面,女网友把私人聊天记录公诸于众的做法无可厚非;另一对方面,即使当事人在无中生有瞎吹牛也应付出代价。

公职人员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可能成为社会的关注焦点和效仿对象,理应谨言慎行,给社会树立榜样。炫耀或夸大体制内福利待遇,以享受不正当特权为荣,是一种“自黑”行为,应受到相应的纪律处分。倘若真如聊天记录所说拿高薪、不干活,则涉嫌腐败,相关部门应介入。

不管聊天记录是否属实、有多少属实,本次事件至少说明,在一些基层公职人员心中特权意识依旧根深蒂固,一不小心甚至自然而然就会流露出来,深深刺痛着社会敏感的神经。吹牛也要“上税”,公职人员且行且珍惜。(陈广江)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公务员 梁海宁 聊天记录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