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知识讲堂>玉石红木玉石红木

古玉暗战 成都资深藏家揭秘古玉收藏门道

2016年04月18日 19:53 | 来源:成都商报
分享到: 

“香港这一拍,全国都在看。”4月5日,当众人在香港苏富比书画专场屏息静待张大千新纪录诞生时,香港邦瀚斯“温玉物华——思源堂藏中国玉器”1.78亿港币的总成交额震惊市场。上拍的73件古玉器,最终成交63件,其中5件超过千万港币,一件10.4厘米高的东汉玉雕说唱舞人,更是以3148万港币成交,拔得头筹。


QQ图片20160418195143


146071200562411143


消息一出立即刷爆朋友圈。此番古玉器的强劲之态,是否会刺激古玉收藏市场?成都商报记者在两周时间里,通过采访多位成都本土古玉收藏和鉴赏人士了解到,古玉于拍卖市场还属冷门,加之制度上存在漏洞、著录出版较少和研究不到位,古玉收藏的争议之声一直不绝于耳。

收藏尴尬:涉及文物属性,流通还未完全放开

“今人谈及的玉文化,似乎只认和田玉,和田玉现在很少了,一块好的籽料更是难得。然而玉又分很多种,红玉、黄玉、羊脂玉、白玉、青玉、青白玉、碧玉……好的羊脂玉,一克的价格在20万人民币以上,比黄金贵多了。”成都资深藏家、已有20多年收藏经验的蒋林说:“东汉玉雕说唱舞人的拍卖价格达到了3100多万港币,我们确实被震撼住了。”

蒋林是浓园国际艺术村的董事长。这些年来,他累积了数千件古玉藏品,大到两人都抬不起的玉璧,小到精致的把玩小件都有。一个“玉”字,其形意就表达了它的尊贵与功能:王的腰间别了一块石头。“玉文化在每一个时期的脉络都是清晰的,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时代性和文化特征。”可想而知,玉对于中国人来说的重要性。

古玉,约定俗成,是指元代以前的玉品。成都商报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从收藏和流通的角度来看,古玉涉及文物属性,流通还未完全放开。在目前的相关法律法规中,明清以前的玉品是不能上拍的,但也有例外,传承有序的玉品还是允许。

但“传承有序”的来路却难以准确界定,一位不愿具名的藏家坦言:“按照《文物法》的规定,可以允许两人以物易物,这也是灰色地带……”今年3月17日,延安宝塔区人民法院公开审理了全国首例古玩城购买古玩引发的倒卖文物犯罪刑事案件,就在全国八千万藏家群体中引发极高关注。

古玉于拍卖市场还属冷门,加之制度上存在漏洞、著录出版较少和研究不到位,古玉收藏的争议之声一直不绝于耳,这也让古玉拍卖在现在看来还比较敏感,古玉一般不可能轻易上拍,“当下的古玉收藏和流通,一般都是行内成交,成交价肯定远远抵不上公开拍卖的数字。”蒋林说。

藏家心态:讲缘分,讲圈子,更讲专业

“四川藏玉的体量很大,但一般都是主题收藏,系统收藏凤毛麟角。一是文化素养和知识储备不够,二是资金实力不足。这次‘思源堂藏中国玉器’拍卖专场,其价格的高点确实给四川的古玉收藏界有一个很强的刺激作用,逼得一些四川的藏家重新要开始玉文化的梳理。”作为一个典型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稳扎稳打的藏家,蒋林如今走的是“藏而不卖”的路子。

“四川周边有几个藏家的东西不错,其中一位在内江,2000年时,他已80多岁了,专攻明清玉,家藏玉器几百件。但他身体不好,孩子又在国外,也不喜欢玉器收藏,这些东西的传承就遇到了问题。作为藏家,其藏品的最终归宿,是把藏品留给懂得的人。”经过长时间的交流,蒋林最终从这位内江藏家手中拿到了大概200件藏品,当时才花了不到20万人民币!“其实藏家对玉文化的态度是最令我感动的,全部的钱都拿来收藏了。藏玉,要讲缘分,要看人的精气神是否合适收藏这些东西。”

当然,知识储备也必不可少。和部分高端藏家系统化的收藏方式一样,蒋林背后也有团队辅佐。“学习的方法至关重要,要借助收藏圈子的力量,现在很多收藏者都很固执,特别是部分狭隘的收藏者,互相排挤,影响了这个圈子的健康。”

说回古玉,蒋林说,“清代有比较标准的制式,汉代的工艺精美,战汉时期(战国到汉武帝时期)的工艺是最好的,属于一个顶峰,那时有种神秘的失传技艺叫‘游丝毛雕’(一般用在直径不超过1厘米的小型玉龟甲、玉猴上,又细又浅,放大四十倍后,还能在毛纹外看出更细的线纹)……现代电动工具的出现,改变了玉文化的表达,制玉工具的先进弥补了很多古人无法表达的东西,但古人要表达的内容和精神上的一些东西,现代工艺又表达不了。因为对琢磨工艺的不了解,所以很多藏家放过了很多好玉。”

古玉识别:手感、纹饰、琢磨工艺

通过多番联系,有30年收藏经验的资深藏家孔繁新,将30年来的一些心得,与成都商报的读者和藏家朋友分享:“鉴别古玉真伪,需要丰富的文化素养和实战经验。一是手感,二看纹饰,三是看打磨工艺。”

一看手感。和田玉的手感,是任何石头代替不了的。如果泡过油和打过蜡,上手后,手是黏糊糊的。

二看纹饰。雕下去的线条痕迹,要是新的,那是一条白杠,无论你做怎样的包浆处理和盘亮,都是弄不出来的。“包浆是岁月的痕迹,这就好比人的皱纹。100岁的皱纹和40岁的皱纹显然不一样。包浆如同一个密码,透露了它的年纪。出土的东西我们是讲‘沁’,存世的东西外面的那些痕迹才叫‘包浆’。包浆必须是由时间来完成。”

而鉴别打磨工艺是否符合古玉工艺,就比较考“手艺”了。有句经典俗语叫“玉不琢不成器”,玉的琢磨工艺几乎是让“玉料”变成“玉品”的唯一途径。“中国古家具有句行话叫‘三分雕,七分磨’,其实中国的古玉器也是如此,很多人之所以不会鉴定古玉,是因为他不懂这个打磨工艺。纹饰、造型,现在电脑都能仿了,但打磨这步没办法仿。”孔繁新向成都商报记者展示了他收藏的一件羊脂玉朱雀珍品,“这件东西,工艺起码有八道工序,雕刻要花掉三个月,打磨则需要两到三年。”

孔繁新还藏有一件东汉早期的玉熏(炉)。作为祭天的礼器,这件玉熏(炉)身上聚集了三种当时最顶尖的复杂工艺:镂空雕、高浮雕、游丝毛雕,堪称工匠技艺的集大成。由于其壁太薄,子母扣的工艺更显惊人。15年前,孔繁新以不到20万的价格拿下,兴奋得他几天几夜没睡。“这在古玉里算是重器,在一件东西上能有这么多复杂的工艺,受沁又好,作品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标准的和田玉,润度很够。应该是晚清、民国时期流出来的。香港的几个大藏家来看过,眼睛都直了。”

精气神,是所有艺术品的生命力。孔繁新说,“现在扬州的一些所谓名家,80%的工艺都是电脑完成的,后期再上手修一下,但这种东西没有‘精气神’。一块好玉,它的精气神传达了很多东西,懂行的人打一眼便知。”蒋林也表示,“当下假的玉确实也多,但玉的精气神是仿不出来的。”


编辑:陈佳

关键词:古玉暗战 成都资深藏家 揭秘古玉收藏门道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