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委员讲堂委员讲堂

刘昕委员:中药材考究的是道地性,人工冬虫夏草之惑何解?

2016年05月05日 10:37 | 来源:中国食品报
分享到: 

冬虫夏草科学研究知多少?

冬虫夏草产业的有序发展,离不开科研支撑。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国家加大了有关冬虫夏草相关课题的项目和资金扶持力度。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中有关冬虫夏草的项目赫然在列:自2007年开始至今,由西藏自治区科技厅组织,中山大学、西藏农牧学院等科研院所承担了“西藏冬虫夏草资源可持续利用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等多个项目,课题包括“蝠蛾属昆虫种质选育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冬虫夏草孕育工程的技术体系研究及示范”“冬虫夏草蝠蛾属昆虫种质原位育种牧虫的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等。其中,“冬虫夏草原位孕育的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冬虫夏草孕育工程的技术体系研究及示范”等多个项目已通过验收。

据了解,通过科技创新帮扶青藏高原贫困人口提升自我发展能力,成为刘昕创新团队的强烈愿望。为此,2006年及2012年,刘昕创新团队先后在西藏色季拉山海拔4156米的冬虫夏草适生地建立了中山大学青藏高原特色资源科学工作站和青海玉树治多县海拔4650米的高寒草甸建立了冬虫夏草孕育工程示范基地,零距离开展冬虫夏草资源可持续发展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先后承担了国家“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和国务院扶贫办等有关冬虫夏草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研究任务,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

刘昕所带领的研究团队发现了冬虫夏草菌与寄主昆虫、高寒草甸植物之间存在的跨界共生现象,创造性建立了寄主昆虫牧虫工程和冬虫夏草孕育工程技术体系,解决了冬虫夏草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寄主昆虫种子源问题。在冬虫夏草孕育工程示范基地,采收冬虫夏草最高记录达到了每平方米11条,而通常高寒草甸分布不足每亩1条,冬虫夏草主产区丰产地最高不足每亩5—7条;钩蝠蛾种子园土壤中寄主昆虫钩蝠蛾幼虫种群密度达每平方米211头,而通常高寒草甸土壤中钩蝠蛾幼虫密度不足每平方米1—4头。通过恢复冬虫夏草适生地生态系统,使生物多样性形成良性循环,有效促进青藏高原冬虫夏草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并保证了冬虫夏草保持道地性品质。时任广东省省委书记汪洋曾盛赞刘昕研发团队“坚持高原搞科研,结合扶贫有突破,可敬可佩”。时任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范小建连续多年赴科学工作站考察,也给予高度评价。范小建表示,作为高寒牧区最具特色的生物资源,虫草面临分布范围萎缩、资源蕴藏量急剧下降的局面。而刘昕团队在青海玉树治多县海拔4650米的地方建立的200亩草场示范站,连续几年在基地采集虫草的产量是当地产量的5—7倍。这表明刘昕团队多年来的研究,为青藏高原虫草这一特殊资源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支撑。

刘昕强调,冬虫夏草是维系青藏高原农牧民生计的命根子,其产业发展最重要的是要有可持续性。冬虫夏草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研究涉及面广,涉及真菌、昆虫、气候、土壤、植物等多领域,对其研究一定要以科学为支撑。本报记者  王薇

快评

有关虫草的争论此起彼伏。在网络上输入“冬虫夏草”,便有3.5万条相关信息汹涌而来。满天飞的不实言词,不仅严重干扰了我国冬虫夏草产业的有序发展,同时也较大损害了青藏高原藏东和藏东北高寒牧区依靠采挖冬虫夏草赖以生存的农牧民的经济利益。对贫困地区的农牧民而言,每年一到两个月的虫草采挖收入,成为他们一年主要的收入来源。

其实,对于虫草的功能性和可持续性等相关研究,近年来我国一直未中断过,并在持续加强,在国家“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中均能找到冬虫夏草的身影。在采访中,专家不仅肯定了虫草作为一种特色药用资源的功能性和安全性,也一再强调其作为一种特色药用资源的道地性。而我国科研团队经过多年栉风沐雨而落地的科研项目,让产量较高的原位孕育形成的冬虫夏草较好地保留了道地性。

如何让媒体和公众了解冬虫夏草的真实面目,同时理性看待和消费冬虫夏草产品,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以更好地保护冬虫夏草这一我国传统特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编辑:玄燕凤


01 02 03

关键词:刘昕 委员 冬虫夏草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