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医讯同期声医讯同期声

东莞进入手足口病高发期

2016年05月18日 10:16 | 来源:南方日报
分享到: 

幼儿是手足口病高发人群。孙俊杰 摄

目前,东莞已经进入手足口病高发期。5月17日,记者从东莞市疾控中心了解到,今年手足口病报告病例数比去年同期有所增加,且部分托幼机构已经出现了小朋友感染手足口病的情况。不过,比起去年同期,重症病例有明显减少,也无死亡病例报告。

今年优势病毒型别有变化

每年的4-7月和9-11月是东莞手足口病的高发期。市疾控中心专家介绍,目前东莞手足口病也已进入高发期,今年报告病例数比去年同期所有增加。

市疾控中心专家介绍,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A组16型(CoxA16)等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常见传染病,主要症状为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或疱疹。绝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一周左右可自愈,少数患者可并发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个别重症患者若病情发展快,可导致死亡。

东莞市疾控中心开展的病原学监测显示,东莞目前手足口病的优势病毒型别为其他肠道病毒,约占六成,与去年同期基本一致,其次是CoxA16病毒约占三成,占比较去年同期增加一成;而大家最为关注、毒力最强、最容易导致发展为重症病例甚至死亡的EV71病毒不到一成,占比较去年同期减少一成,这种手足口病流行优势病毒的构成变化是导致东莞今年重症和死亡病例明显减少的原因之一。

托幼机构未爆发疫情

东莞市疾控中心专家说,与往年一样,5岁以下儿童仍是东莞手足口病高发人群,托幼机构、学校等集体单位仍是疫情高发场所。截至目前,市内部分托幼机构已经出现了小朋友感染手足口病的情况,但尚未接到爆发疫情(注:一个托幼机构、学校等集体单位一周以内出现10例及以上病例)的报告。

由于手足口病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传播途径多,极易在托幼机构、小学等集体单位传播。托幼机构要做好措施预防手足口病,比如做好晨、午检;加强课室、宿舍、午休室等场所的通风;做好玩具、教室、公用活动区等的清洁消毒工作;教育学生养成勤洗手、不喝生水等良好的卫生习惯;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有关部门。

疾控中心专家提醒,做好儿童个人和家庭的卫生是市民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儿童要做到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常通风、晒太阳。

值得注意的是,成年人也存在感染引起手足口病肠道病毒的风险,但绝大多数不会出现症状,成为隐性感染者传播手足口病。因此家长和儿童的看护人员在接触儿童前、替儿童更换尿布、处理儿童粪便及呼吸道分泌物后要用洗手液或肥皂洗干净手。家长和儿童的看护人员平时还要密切关注孩子的健康状况,一旦孩子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要及时带孩子到正规的医疗机构就诊。

■相关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多在学校

学校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场所。近日,东莞市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陈平华撰写了《2005-2014年东莞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通过了解学校突发公卫事件的流行特点及发展规律,为制定相关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统计显示,2005年-2014年,东莞市共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48起,占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78.31%。在这148起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突发传染病事件143起,占了绝大多数。其中,突发传染病报告前三位依次为甲型H1N1流感、流行性感冒、水痘。

在时间分布上,全年除8月外,其余月份均有突发事件报告,全年最高峰出现在10-12月,其余的小高峰分别出现在3-5月份和8-10月份。其中11月份报告事件数为全年最多,达50起。有意思的是,10年间,全市28个镇区都发生过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但也有5个镇街未发生过,分别是大岭山、凤岗、谢岗、石龙和道滘。

陈平华分析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多,这表明学校防治工作仍然是突发卫生应急工作的重点。而10年来,东莞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数先增加后减少,这与近几年东莞加强突发公共卫生管理,落实并跟进突发公共事件处置有关。

为何突发传染病事件占学校卫生事件的比例高,陈平华说,一方面学生是手足口、水痘、风疹等传染病的易感人群,相对密闭,出现病例容易扩散流行。此外,个别学校的晨检和午检工作没有落实到位,首发病例出现后没有及时发现和隔离,错过了疫情最佳的控制时机,这提醒相关部门应该建立健全学校传染病防治机制。

在公共卫生事件的爆发节点上,陈平华分析说,东莞近年来加强了计划免疫接种,疫情有所减少。此外,东莞地处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每年8-10月是流行性感冒的高发季节,学校是乙肝人群高度集中场所,因此容易出现爆发流行。(记者 欧雅琴)


编辑:赵彦

关键词:东莞 手足口病高发期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