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2016年05月19日 16:17 | 作者:张海迪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5月15日是第26个全国助残日,今年助残日的主题是“关爱孤残儿童,让爱洒满人间”。各地组织了关爱孤残儿童的活动,旨在唤起全社会的爱心,让残疾孤儿早日融入社会。我国有8500万残疾人,0-6岁残疾儿童167.8万,其中有很多是残疾孤儿。在各类儿童福利机构中集中供养的9万多孤儿多数患有严重的残疾和疾病,更需要政府和社会给予特殊关爱。

康复是残疾人事业的重中之重,通过康复重建和功能补偿,可以让残疾人获得参与社会的能力,融入社会。很多孤残儿童更需要接受基本的医疗和康复服务,我们要把康复服务落实到每一个残疾人和他们的家庭,让眼泪变成欢笑。几年前,我看到新华社的一张照片,一个失去双下肢的男孩,在膝盖上套着一双鞋挪着去参加高考。我要求残联康复部的同志们找到这个孩子,还要求根据一米七五左右的身高给他设计假肢,让他将来走进更美好的生活。后来这个孩子考上了重庆师范大学,他是走着进入大学的,康复帮他实现了梦想。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高度关心和支持残疾人事业,很多人得到了康复、教育、就业的机会,拥有了美好的生活。残疾人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但他们仍然是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人,尤其是农村偏远地区的贫困残疾人。要全面提高残疾人生活水平,共享社会发展成果,需要法律、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协同推进。比如,改善医疗资源配置,加大康复资源投入,加快培养康复人才,满足康复需求,使更多的残疾人得到及时有效康复;加快无障碍环境建设,为残疾人融入社会生活创造更多条件;加强扶贫工作、不断完善福利保障制度,从根本上消除各种障碍,为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提供更多的保障。

良好的法治环境是每个社会成员参与社会、实现发展的保障。近年来,根据《残疾人保障法》,国务院先后颁布了《残疾人教育条例》、《残疾人就业条例》、《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等相关行政法规,各地也制定了相应的地方法规,初步形成了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这是全面依法治国进程中更好地保障残疾人权益的基石。这些法律法规保障了残疾人平等的权利,但实现这些权利还要做工作。残疾人承受着残疾和贫困的双重痛苦。我们要以人道主义的情怀,帮助他们排忧解难,把更多的温暖和关怀送到身边,维护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的权利。这就要注重依法保障残疾人的教育权利,积极推动融合教育,让残疾人得到接受教育的机会,尤其让残疾儿童到普通学校就读,跟健康孩子一起成长。

前些年,残疾人考大学遇到很多问题。通过各方呼吁和推进,2015年高考有了盲文试卷,为有特殊需求的考生延长考试时间或安排单独考场。浙江一位残疾考生考了690分,令人感动,不难想象他有多么努力。四川一位用脚写字的孩子考了603分,被四川大学录取。但上大学不是终点,我们同时要做的是,呼吁依法保障残疾人的就业权利,要真正消除对残疾人的就业歧视和偏见,特别是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要带头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

实现残疾人平等参与和融合发展,要始终不渝地做好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等各方面工作,向社会展现残疾人事业的不断发展给残疾人带来的新面貌,不断创造和完善无障碍环境,让更多残疾人走出封闭的家庭。残疾人参加残奥会、亚残运会,参加职业技能竞赛等,不仅展现了自强不息的精神和勇于创造的能力,也让人们认知和理解残疾和残疾人,增进相互理解和价值认同。希望更多的人用平等、积极的态度看待残疾人,消除偏见和歧视,伸出友爱之手,唤起最美好的人间真情,共同营造平等、互助、共享的社会氛围。

(作者系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全国助残日 爱心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