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天下 天下

山西刷新吏治 一年7个月调整139名不胜任现职官员

2016年05月27日 07:10 | 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 

不是一“下”了之

既“下”而知错,又可为有望

数年前,某市政府主要负责人因该市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负有领导责任而被问责免职,之后被降职安排。根据该同志现实表现和优势特点,前不久省委将其调整到重要部门担任主要负责人。该同志到任后,大胆开拓创新,很快打开局面。这是“下了再上”的一个典型案例。

如何对待调整“下”了的干部?“严重违法违纪的除外,将‘下’的干部打入另册、贴上标签、戴着有色眼镜看是不对的。”运城市盐湖区委书记王志峰认为,“这些‘下’的干部更需要组织的关爱,教育管理都要跟得上。”

山西让被调整的干部“下而知错的同时,仍下而可为、下而有望”。

“我申请到一个贫困县的贫困村,全身心蹲下去、沉下去,争取用两到三年时间,在特色产业支撑、基础条件改变、群众生活改善等方面都有一些大的变化,为全市脱贫攻坚尽一份绵薄之力。只有这样,才无愧于组织的培养、关怀;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救赎自己、提升自己。”这是某市一名因违纪而被免职的副市长的书面申请。市委常委会专门研究,对这位同志的态度和表现给予肯定,组织部门帮他确定驻村扶贫点,每月驻村时间不少于20天。

4月16日,这位同志开始进村扶贫,向镇党委、村支部郑重表示:全力帮扶,不参与乡镇其他事务;积极工作,不给乡村增加任何负担;深入调研,不插手乡村的工作决策。

“驻下去了,扎进去了。”跟踪了解的组织部门得到村里的反馈:“一个多月来,他几乎成天泡在村里,走家串户,跟大伙儿一起研究、制定扶贫计划。”

在吕梁,市委主要领导跟每位调整“下”的省管、市管干部都要认真谈心谈话,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提升思想境界,并安排他们参加省委组织部组织的领导干部培训班。目前,吕梁市有3名被调整的原省管干部向市委提出书面申请,自愿参与全市各项中心工作。经市委同意,市委原常委张某某已开始了吕梁山护工(护理)培训就业工作,其他同志的具体事宜正在协商过程中。

“对于调整‘下’的干部,应做到日常管理不断档、思想教育不断线。”太原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张明星说,“同时要根据具体情况给他们干事创业的机会,避免其脱离组织、脱离队伍。”

对调整“下”的干部,既不“一棍子打死”,也不让其“一下了之”。山西建立起常态化谈心谈话制度,了解被调整干部的思想动态,化解思想矛盾、解除思想包袱,并及时安排他们到各级党校参加培训;结合被调整干部的自身实际,引导其在脱贫攻坚、信访维稳、拆迁改造等专项任务、临时岗位中继续发挥作用;对德才表现和工作业绩突出的,依规重新任用。

最大程度减少“下”

先立规矩后选人,管理监督不断线

“推进干部能上能下,重点是解决能下问题。”山西省委常委、组织部长盛茂林说,“但不是‘下’的越多越好。”他认为,干部的能上能下,说到底都是为了调动干部的积极性,更好促进党和人民事业健康发展。减少“必须下”“应该下”的干部数量,需要从源头入手,选好管好干部。

先立规矩后办事, 坚持标准选好人,山西在“上”的方面实施一系列制度创新。新的省委班子组建后,先后出台《关于全面贯彻好干部标准树立正确用人导向从严管理干部的决定》《省管干部动议酝酿任免议事规则(试行)》《关于加强县委书记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工作的意见(试行)》《山西省各级党委(党组)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的办法(试行)》等一系列文件,干部选任从动议、推荐、考察到讨论、任用、公示等各个关键环节,破潜规则、陋规则,立明规则、硬规则。

2015年6月,经推荐考察,省直某部门有位任正处级领导职务的同志拟提任副巡视员。考察期间,收到反映其问题的举报。经核实,该同志有公车私用行为,对本单位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制度不规范、报销不规范等问题负有领导责任。发现问题就坚决放下,提拔任用程序中止。一年多来,山西共有40人次在省管干部选任程序启动后,因发现各种问题被中止。

山西建立干部“带病提拔”等问题倒查机制和违规用人纠错机制,明确要求对落实中央和省委干部政策不力、选人用人方面问题突出、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不仅要纠正错误用人决定,还要严肃追究党委(党组)、主要负责人及相关职能部门和人员的责任。

某厅原党组书记、厅长任职期间违规任用干部,其本人和违反干部任用程序的3名厅级干部被诫勉谈话或给予党内警告处分。3名涉案的正处级干部,被给予降为正科级或调离工作岗位等严肃处理。4名组织人事部门干部受到组织处理。

使用“错位”,也会导致干部不适应、不胜任。采访中听到的一个故事,让记者对此印象深刻。某县一位农委主任,“三农”工作成绩突出,后调任县住建局局长。在住建局,该同志勤奋敬业,但因业务不熟悉,且城建工作多年累积矛盾纠纷较多,工作长期打不开局面,多项重点工程任务推进不力。县委慎重研究后,下决心将其调整到了其他岗位。

这样的情况在选任干部时遇到不少,究其原因:一方面,“上”的过程中,考察、认知不够全面,没能做到人岗相适;另一方面,“上”了之后,有效管理不足,量变导致质变。

运城市委书记王宇燕认为,要避免“门卫”式选用模式,只重视“上”的那一阵,忽略“管”的全过程。

山西制定《关于加强对新任省管领导干部教育管理监督工作的意见》,从践行“三严三实”、从严要求管理、适时跟踪管理、经常性考核、强化日常监督、营造良好从政环境六个方面,加强对新任领导干部的教育管理监督。

这是盛茂林与某新任正厅级领导干部的谈话——

“要进一步振奋精神、坚定信心,对认准的事、决定的事、已经部署的工作,要横下一条心、拿出一股子气,大胆实施、见到成效。关键时刻要敢于站出来,遇到矛盾不绕、面对困难不躲、解决问题不拖。工作中要克服‘老好人’思想,敢于批评、勇于任事,雷厉风行地抓,理直气壮地管,无私无畏地履职尽职,做敢抓善管的表率。”

这个谈话,正是基于组织对该新任干部状况的全面、准确把握,很具针对性。这位干部深受触动。

坚持抓早抓小,山西综合运用各种组织措施,扯袖子、咬耳朵,防患于未然。截至今年4月,387名省管干部因为存在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被谈话提醒、函询诫勉,避免“小病”变“重病”。

“能上能下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吏的重要体现,要成为干部工作的常态。”盛茂林说,“在干部选任上下大功夫、在干部管理教育上下大力气,乃是当务之急。”

《 人民日报 》( 2016年05月27日 16 版)

编辑:曾珂

01 02 03

关键词:山西刷新吏治 山西调整不胜任现职官员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