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过节“吃”文化“当家” 传统节日“精神坐标”如何坚守?

2016年06月11日 21:47 | 来源:新华社
分享到: 

不识菖蒲、艾条模样,不知节日背后的文化意蕴,越来越多的都市人将端午这一拥有2500年历史的传统节日简单与“粽子节”画上等号。如今,每逢清明、中秋、端午等传统节日都会引发一波文化反思,绵延多年的中国传统节日究竟是“精神坐标”的传承形式,还是“吃”文化的代名词?

不识菖蒲只知粽

端午节是纪念伟大诗人屈原的节日,亦是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长寿的节日。然而延续至今,人们能够想起的大概就只有吃粽子与赛龙舟,而城市里的人,只剩下吃个粽子而已。

端午节成为“粽子节”,有专家认为,这反映出人们对传统习俗的传承不足。“端午节很多的传统习俗活动正在被逐渐淡忘,如兰汤洗浴、挂系菖蒲、艾蒿、扔灾、饮药酒,但这其中的大部分似乎已经消逝了,致使端午节逐渐失去了传统文化的韵味,着实令人遗憾和惋惜。”浙江师范大学教授、民俗学家陈华文说。

不仅是端午,大多数人对腊八、清明、中秋等传统节日的认知也仅停留在“吃”文化上。物质的丰富与节日文化内涵的传承本不应矛盾,可现实的表现却让传统节日这一“精神坐标”的传承渐行渐远。

编辑:杨岚

01 02 03

关键词:文化 传统节日 精神坐标 传承 端午节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