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我国治理土地荒漠化:十年“双缩减”是如何实现的?

2016年06月17日 20:12 | 来源:新华社
分享到: 

新华社北京6月17日电题:十年“双缩减”是如何实现的?——我国治理土地荒漠化

新华社记者刘羊旸、勿日汗、李云平、连振祥

荒漠化是地球的硬伤,也是我国严重的生态问题。17日,来自国家林业局的消息称,经过长期不懈努力,我国荒漠化防治事业取得切实成效,土地荒漠化和沙化趋势得到扭转,实现了连续10余年保持“双缩减”。

第二十二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来临之际,记者深入内蒙古、甘肃、青海、宁夏等荒漠化严重省份一探究竟。

十年减少出三个上海

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的北沙窝,曾经是一处荒漠化严重的坡地,是当地“沙疤”里最难看的一处。

如今这处一年四季黄沙飞的沙窝子,如今道路两侧是连绵的农田,青稞、油菜、小麦等农作物生机勃勃。远处的黄色沙山,与近处蔚然成林的绿色防沙带形成鲜明对比。

国家林业局的监测数据显示,我国荒漠化土地从上世纪末年均扩展1.04万平方公里转变为目前的年均缩减2424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由上世纪末年均扩展3436平方公里变为目前的年均缩减1980平方公里,实现了连续10年保持“双缩减”,相当于10年减出了三个多上海的土地面积。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我国沙尘暴的主要源区和路径区,也是生态环境脆弱区。我国境内丝绸之路经济带地处的10个重点沙区省,形成了145.16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带。新中国成立之后,经过几十年的防沙治沙工作,根据最新的监测结果,截至2014年底,10省区荒漠化土地面积相比2009年缩减了10227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缩减了6337平方公里。

从2015年起,用6年时间投资19.3亿元,完成造林160.6万亩:正在建设的甘肃内蒙古交界处武威段“千里沙漠大林带”,将成为河西走廊新的生态屏障。武威市林业局介绍,到2015年底,“千里沙漠大林带”已修建压沙道路500余公里,完成压沙10.01万亩,造林6.19万亩。 

据了解,我国荒漠化防治工作已建立六位一体的综合防治机制,实现了政府主导、法律约束、政策动员、科技支撑、工程带动、榜样激励和社会参与的全方位规模治理。

“荒漠化治理的三大法宝就是优先封禁保护,积极治理利用,适度优化开发。”中国林科院荒漠化研究所研究员卢琦说。

产业治沙解码荒漠化

“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风吹沙子走,抬脚不见踪”是老辈盐池人对自己家园的描述。上世纪80年代,宁夏盐池县有四分之三的人口和耕地处在沙区,沙丘包围中的农民无法耕作、生存。

记者在盐池县黄记场治沙示范区看到,10万亩的草场犹如一片绿海望不到边,沙柳、花棒、杨柴、柠条等沙生植物随风摇摆。6年前这里还是一幅风吹沙丘满地跑的景象。 

编辑:王沥慷

01 02

关键词:土地荒漠化

更多

更多